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您可知道宝宝的消化系统与成人有何差异?常见的小儿肠胃疾病有哪些?何谓小儿慢性腹泻?本篇特别邀请专业儿童胃肠次专科医师、中医内儿科医师,详解宝宝的消化结构,及幼宝宝居家肠胃保健妙法,并告知家长正确预防之道,破解坊间常见的保健迷思! 西医篇:透析小儿消化系统
什么是「消化」与「吸收」?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赖明玮表示,「消化」和「吸收」看似是同一件事,但确有其差异性。一般说来,人类肠道的「消化」作用就是分解的功用,是指将吃下去大分子的食物性质,例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透过消化酵素(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将较大分子(肉类、奶类)分化为较小分子(胺基酸、胜肽、葡萄糖等),以便进行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至于「吸收」,则是透过肠道黏膜绒毛组织,将小分子养份吸收,由血液循环输送至肝脏进行新陈代谢作用。
因此赖医师简单比喻,肠道的运作过程,就好比我们学习必须先将听到看到的大量讯息拆解分析(消化),然后才能真正内化(吸收),最后转为大脑的知识记忆。另外,只有很少数的病因等情形,需要直接摄取小分子的胺基酸饮食,因为这种一开始就被分解的饮食,分子虽小但渗透压亦高,不易被肠道完全吸收,因此只有极少数患者,才需要摄取此类已被分解好的小分子饮食喔!
新生儿肠胃与成人有何不同? 新生儿与成人的肠胃系统很不一样。赖明玮医师指出,最大的不同点包括:胃及肠道的容量、长度、结构均不相同。而且消化系统除了主要的消化器官之外,消化酵素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而消化酶,在小儿与成人间的成熟度也是不同的。
* 胃酸:消化蛋白质 举例来说,胃酸主要的功能,是协助消化蛋白质成份的食物。胃酸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其酸度与分泌量,并不如成人那么足够,通常差不多在宝宝四个月左右时可趋于成熟。
* 胰脏分泌脂肪酶,消化脂肪 其次,消化脂肪的时候,则需要脂肪酶,而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胰脏,胰脏将脂肪酶分泌至肠道来消化脂肪,然而,许多刚出生的新生儿,胰脏成熟度不足,所以胰脏脂肪酶也不够,因此多数新生儿便便,看起来似乎就有点油亮、油亮的,但这并非异常,而是在于胰脏还未完全成熟所致。这也是婴儿刚出生,无法消化成人食物的主因。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消化器官,到底扮演哪些角色? 消化器官到底有哪些?各扮演哪些不同的功能及角色呢?赖明玮医师指出,一般胃肠的整体结构,始于「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制造胆汁」、「小肠」、「大肠」直至「 *** 」。从口腔开始,主要功能为负责咀嚼及吞咽,当然唾液也包含了一部分的消化酶,但食物咀嚼后停留口内的时间很短,必须透过食道将咀嚼过与唾液混合的食物经由蠕动推送至胃。
胃里面有胃液、胃酸及胃蛋白酶,从食道送下来的食物,胃就负责将食物混合胃酸及消化酶,分解成乳糜般的物质。再来即是将乳糜物质,送至十二指肠直至小肠,十二指肠中则包含了从胰脏所分泌的酵素(脂肪酶),以及从肝脏制造经胆管输送至十二指肠的胆汁(含有胆盐),负责帮助脂肪的消化。胰脏所分泌之淀粉酶则负责将肠道内的淀粉食物分解成单糖。胰脏所分泌之蛋白酶则负责蛋白质食物的消化。
另外,小肠、大肠,均含有水分及电解质等作为溶剂,因此在消化的过程中,也必须仰赖这些溶液,来顺利进行肠道的消化及分解作用,甚至到了大肠,水分及电解质都仍会再被大肠吸收继续回归人体来利用。再者赖医师表示,大肠内有许多肠内菌丛,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与环境与饮食接触后,慢慢也会建立起各自的肠内菌丛状态,愈来愈多研究显示这些菌丛深深影响肠道功能,甚至个体的健康。
新生儿肠胃系统何时成熟? 赖明玮医师表示,足月刚出生的小宝宝,消化道其实已有基本的成熟度。通常都足以消化吸收母奶或配方奶,获取足够的营养。然而,对于34周内出生的早产宝宝来说,因肠道内壁的乳糖酶发育未臻成熟,故早产儿之母乳或配方奶中所含的乳糖较低, 而非乳糖的含量较高,以利早产儿之消化吸收。
由于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牙齿可以咀嚼食物,胃容量约仅有60C.C.左右,因此宝宝的食量也是渐进式缓慢增加的。而食物的型态也会影响消化与吸收,所以必须先从母奶、配方奶(4个月前)开始哺育,奶量的摄取约从一个月(30-60C.C.)至六个月(200-240C.C.)左右。等宝宝满四~六个月大左右,胰脏发育较为成熟,可分泌淀粉酶以消化淀粉类的食物,则可逐渐将副食品带入宝宝的饮食中。包括像是淀粉类的米糊、麦精等半流质(4~6个月)、半固体(7~12个月),循序渐进的直到宝宝近一岁起,才会给予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喔!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常见的小儿消化疾病VS. 保护之道 * 乳糖不耐症 赖明玮医师说,虽然亚洲人原发性乳糖不耐症高达九成,其实两岁以前的宝宝,通常仍需要仰赖奶类为主食,肠道之乳糖酶通常是足够的,较少出现乳糖不耐的现象。但是肠子发炎,肠壁黏膜的乳糖酶也会崩解形成暂时不足,这时就会容易引起乳糖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
不过,赖医师表示,在肠炎时不表示肠子的每一段都在发炎,发炎的肠道也只是暂时无法吸收乳糖。一般说来,病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等急性肠胃炎消退后,大部分都可恢复到原来正常的消化情形。肠炎时是不是就不能喝母奶或配方奶了呢?赖医师说,如果只是急性的腹泻,通常比较短暂,如果腹泻的状况不算严重,倒还不至于一定要换成无乳糖的奶粉。
但如果宝宝持续腹泻得厉害,则可先给予较少奶量,并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慢慢喂宝宝喝。若是哺喂配方奶的宝宝,腹泻超过2周;或是原本体重就不足,腹泻超过1周,则可考虑暂时换成无乳糖配方,直到腹泻痊愈,再逐步换回一般配方。
* 婴儿肠绞痛 赖医师表示,肠绞痛是一种症状,并非出于单一原因,因为小宝宝不会说话,所以通常就用哭闹来表达。当然婴儿半夜哭闹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就是肠绞痛,可能还是需要要排除掉,如:发烧、中耳炎等可能的其他原因。而且发生肠绞痛的原因,每个婴儿可能都不一样。
其次,母奶及配方奶中都含有营养的蛋白质,也属于较大的分子,因此有人推测是否是因为对蛋白质过敏所引起的肠道不适,故也有看法认为,或许给宝宝喝水解奶粉可以改善。也有推测乳糖不耐,于是尝试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消胀气的药等,可能具改善作用。但赖医师仍提醒家长,有时婴儿肠绞痛也是宝宝肠道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
其次,很多家长会使用薄荷、胀气膏来帮小婴儿缓解。但是,赖医师呼吁,两岁以下的Baby,不宜使用含薄荷醇的胀气膏,因为台湾儿科医学会也郑重告诫,薄荷醇对婴幼儿可造成抑制神经的作用,并使支气管收缩,引起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如果是罹患蚕豆症的宝宝,则还会对含薄荷醇成份的精油引起过敏,甚至是出现溶血性贫血。
* 细菌性、病毒性肠胃炎: 肠炎的典型症状就是会拉肚子,有的则加上呕吐、发烧,但究竟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引起的肠炎,则通常需要进一步将粪便拿去化验。另外,两种病因在症状上也颇类似。病毒性的肠炎一年四季都有,像是:轮状病毒,但好发季节以秋、冬季居多。粪便通常不带黏液、血丝,一般是以水泻情况为主,较常伴随呕吐现象,呕吐完即拉肚子,也就是上吐下泻。
其次,细菌性的肠炎好发夏季,常见食物、饮水、食器、奶瓶不洁,食品处理过程未完全煮熟、生水没有煮沸、水源不洁、沾酱生熟食共用被污染、生菜沙拉久置不新鲜、蛋壳受细菌污染,因而酿成病从口入的危险,如:常见的沙门氏菌,近期求诊情况颇多;便便较常带有黏液、血丝,解便前常伴随严重腹痛,有时还伴随高烧症状。宝宝肠胃炎期间,要如何照护?赖医师说,改善方式以少量多餐,注意水分及电解质摄取,饮食清淡为主即可。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家长常见问题及迷思! ** 四个月以下厌奶,可以强迫喂食吗? 关于宝宝拒吃的行为,赖医师表示,应先观察宝宝的生长曲线。假使生长曲线都落在标准范围以内(5%~95%)且循着宝宝原本的百分位,其实都是正常且无需过份担忧的。通常宝宝四~六个月大左右,多是厌奶的高峰期,此时也刚好是副食品介入的阶段,通常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只要宝宝精神活动力没有任何异常,事实上吃多少、长多少,不一定有绝对关联。尤其,四~六个月大的宝宝,也是活动力开始旺盛的阶段,尤其当宝宝被外来事物所吸引时,往往更是容易出现有喝奶分心的情形。但只要孩子的成长曲线没有异状,其实都是父母尚可接受的过渡阶段及现象。
若按照宝宝成长曲线的正常标准来观察,前三个月属于快速成长的上坡走势,若到第四个月大,成长曲线就明显变为缓坡上升,但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也与基因有关,当然也可能有胖有瘦,但只要宝宝仍然是在成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内,其实家长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再其次,宝宝奶量即使没有喝到父母认定的次数及标准,同时也还有副食品的添加及补充,通常不至于营养不够。但是常见许多家长看宝宝肚子饿了替他泡奶,没想到孩子却喝没几口就心不在焉的转移注意力不喝了,剩下的奶家长觉得可惜不敢丢掉,那可以继续喂吗?
赖医师建议,如果孩子真的每次都会剩下很多的奶,一个方法就是干脆不要帮宝宝泡那么多,宁可是给孩子喝完,等宝宝饿了再重新泡给他喝会比较恰当。尽可能不要剩下的奶水隔餐再喂,一来是温度下降,可能诱发细菌孳生,二来则是隔餐风味不佳,反更难引起宝宝喝奶的兴趣喔!
通常给宝宝强迫喂食,会有很多的反效果。孩子通常有自我的成长调整期,也不需要跟其他的宝宝相提并论。家长也必须配合自己的耐心,切莫太容易灰心,尤其强迫喂食容易导致宝宝喝奶与厌恶的情绪相连结,使宝宝日后对吃东西这件事情,产生更多抗拒的心理喔!
** 四个月以上,厌食拒吃、不专心,怎么办? 赖医师表示,通常将宝宝的生长曲线,与同龄的曲线纪录相比,如果差异没有真的很大,其实也是不需要去担忧的。此外,拒吃的孩子,也与他接受新食物的程度有关,由于奶类是宝宝过去的重要主食,因此通常并不排斥。相反的,当宝宝进入副食品阶段,开始尝试许多新的食物种类,就很可能会有初次适应不良的可能。
所以,爸妈应掌握一项原则,就是不要因为宝宝拒吃第一次就灰心,应再过1~2周再让宝宝尝试看看;另外,就是有时候宝宝也不一定是因为口味感到不适应,而是因为料理的变化不够也是可能的原因,这当然也包括妈咪是否将食物煮得够软烂等等有关。再者,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爸妈也应该试着让他们习惯吃东西的时候,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来吃,最忌讳一边吃饭,一边看卡通,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宝宝就更难专心吃饭了喔!
宝宝的健康小叮咛 赖医师表示,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每个孩子多少都会有些差异性存在的。因此家长唯有多多观察、参考儿童健康手册的生长曲线、耐心克服,有必要时也可以参考自家长辈过去带过自己童年时的过程,或许也有相同的类似之处,也就毋需大惊小怪了!当然,如果宝宝真的有任何生长上的疑虑,家长也可以主动找寻儿科医师咨询,寻求协助,如此孩子必定能够快乐成长的喔!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中医篇:小儿消化系统保健浅谈宝宝的慢性腹泻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范芝瑜表示,所谓的小儿慢性腹泻,通常必须和西医所指的急性肠胃炎应有所区别。由于西医所诊断出的急性肠胃炎,多为细菌及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方面,如:轮状病毒、诺罗病毒等。
其次,透过细菌检测,常见为志贺氏菌(shigella)或沙门氏菌(salmonella),主要症状为宝宝因为腹疼、腹部按压会痛故而哭闹不休。通常细菌性的肠胃炎,一天腹泻达数十次,明明吃不下任何食物,仍旧拉个不停,甚至如果是细菌性的肠胃炎,父母还会发现宝宝的大便有红色血丝,因此常让父母感到手足无措。
慢性腹泻的中医疗法 慢性腹泻就西医定义,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的慢性腹泻,症状较为少见,通常在宝宝一岁前常会出现症状,大部份因于肠道结构异常(慢性小肠阻塞,或小肠扭转造成部分坏死);然而,后天性的慢性腹泻,则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及寄生虫性腹泻等因素所致。
因此,一部分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则是食物过敏以及麸质肠病变。范芝瑜医师说,中医在过去也有许多方药可用以治疗急性腹泻,但随西医发展强效抗生素及输液治疗盛行的现代,中医师对慢性腹泻的治疗及处置,反而更能巩固脾胃,达到发挥体质调理的改善作用。
慢性腹泻,会影响生长曲线? 范芝瑜医师表示,「泄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患,中医定义为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如水样,且排便次数增多。据中医儿科医学指出,好发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居多,又称为婴幼儿「泄泻」。无论是轻度的慢性腹泻或是重度的慢性腹泻,都会因为水分不断从体内流失,因而宝宝容易产生耗伤气血和津液的症状,再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导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的症候。
如果始终没有治疗,甚至也会影响到生长发育,使宝宝无法按照既定的生长发育曲线长大。泄泻的记载和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名称包括『飧泄』『濡泄』『溏泄』等形容,从中国古代字形的解释可以看出慢性腹泻的原因可以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及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
然而中医如何辨证的呢?范医师指出,因为人体的排泄物,最能直接及真实反映内部脏腑的变化,粪便成形「浓黄老苍」而臭,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形状性质改变,及味道过于酸臭则为病理状态。从中医的角度检视大便的性状,如何辨证的呢?范医师大致简易分类如后:
1. 如果大便稀溏,黄褐而臭秽、 *** 灼热或潮红,为湿热型。
2. 便下稀溏色黄、夹乳块或食物残渣、腐臭如败卵,为食滞夹热。
3. 泻下如果清稀多泡,淡黄臭青,或伴肠鸣,多为风寒。
4. 食后作泻、水谷不化、稀溏色淡、臭味不甚,多为脾虚。
5. 久泻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是为脾肾阳虚。
很多人会以为只要粪便味道酸臭就是有胃热,或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小朋友就是『上火』,但中医师还是会运用望诊、闻诊详加辨析,根据颜色、臭味而判定是常态,或是风、寒、湿、热、虚等症。因此在治疗方面,中医一般会按照症状找原因,再依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疗法。大约如后:
* 伤食泻: 此类型属于小朋友最常见的,因为偏食所导致的腹泻,又或是特别喜欢吃某一种食物,吃太饱或太胀而造成腹泻。此种类型的腹痛会在一整天反复出现,觉得痛时拉完肚子就好了。而粪便的味道酸臭不已,小朋友也容易打嗝,家长可以闻到幼儿打嗝出有食物的味道或酸腐味,有些小朋友也会常有呕吐感,正餐大部份吃不下,只有喜欢的零食巧克力才愿意进食。
而中医的治疗方向会以「消食化积」为主,也就是将肠胃中的宿食,借由中药的作用得以消化得更完全,化除积滞,让这些宿食不会堆积在人体内造成危害。例如:中药当中的保和丸,就是此类病症的首选药方,此方主要功用有调理气机,消导积滞,渗湿和胃的功能。其次,山楂、神曲、莱菔子,亦可消食化积;陈皮、半夏,理气消胀、降逆止呕;茯苓,渗湿和脾;连翘,清解积滞郁热,均有改善作用。
* 风寒泻: 此类型小朋友常常在夏天吃了太多的冰饮、冰棒,因此造成腹泻。父母通常可以观察到,小朋友腹泻常发生在喝了一罐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饮,或是吃了很冰的水果后,立即就感到腹痛,于是跑去拉肚子。
一般说来,这种粪便的状态会是清稀软散的,马桶水一冲就散掉,有时也会夹杂泡沫,但味道并不恶臭。中医的治疗方式,以疏风散寒为主,也就是将困在「体表的风」散去,再将困于肠胃的「寒湿」温化。一般开立藿香正气散为主要方剂,包含: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可以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半夏,可以调理气机、散积消滞;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则可健脾和胃、化湿调中。
* 脾虚泻: 此类型的特色是观察宝宝的外观及精神状态,因为此种证型的腹泻,粪便大部份是稀糊状,颜色淡且味道不臭,和一般的粪便差异不大,但宝宝的外观也许会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每天精神都不是很好,哭声和吸吮牛奶的力气都不太够。此时中医治疗以补脾益气为主,然而所谓的补脾,并不是像传统吃一堆补药那样,而是要改善 「脾之健运」 。一般以参苓白术散,作为主要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用以补脾益气;山药、莲肉、薏苡仁、扁豆,则可健脾化湿;陈皮、砂仁、桔梗,得以理气助运,条畅气机。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上火型腹泻?肠绞痛、乳糖不耐? 范芝瑜医师表示,婴儿最常见的腹泻,仍以婴儿肠绞痛以及乳糖不耐症居多,因为婴儿肠绞痛表现方式是以一夜啼哭数十次,且啼哭的表现是以夜晚突然尖叫哭泣的形式,让照顾的新手父母或家中长辈常感束手无策,才经常会带来医师的诊间,总觉得小朋友是不是『上火』或是『惊吓』到了。
婴幼儿的慢性腹泻也可以分成伤食泻、风寒泻和脾虚泻,而乳糖不耐症比较可以归类为「伤食泻」,肠绞痛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从西医的角度观察,是因为婴幼儿在出生后四个月前的肠壁神经发育未完全,所以蠕动功能也会在某些时候发生阻碍,以致造成肠绞痛的症状。但大部份的婴幼儿,在肠壁神经渐趋成熟之后,肠绞痛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一般就会慢慢消退。
在居家照护上,新手爸妈多半都很紧张或很自责,以为是自己给宝宝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但其实和宝宝的体质关系比较密切,只要不是给宝宝吃太油腻或太难消化的食物,婴儿肠绞痛一部份可借由中药调理而获得改善。预防方面,可以养成宝宝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切莫因为宝宝哭泣就拚命喂食,唯有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才会让宝宝的肠胃蠕动更规律,也才能减少蠕动不顺畅的机会喔!
婴儿肠绞痛在中医看来,属于腹痛的范畴,在中医方药上,我们可给予平胃散加减砂仁、香附等理气止痛的药。然而,乳糖不耐的症状,大部份会归咎到幼儿对奶蛋白过敏,但通常牛奶是最常见的儿童过敏原(2.5%),而牛奶蛋白过敏为2岁前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约有50%是IgE作为媒介所致。
四个月以上宝宝厌食、拒吃,中医如何改善? 现代的长辈面对疼爱的孙子,总是会有「怎么只吃这样」的迷思,会觉得幼儿一定要吃完桌上满满的食物才算是有吃饱,对生长发育才有帮助。或是总觉得婴幼儿一定要喝下够多的母乳或牛奶才不会饿著。其实在过去古人所谓的「忍三分饥,吃七分饱」可谓至理名言,也就是当宝宝吃到合理的饮食量后,家长应该不要再强迫孩童再进食。
大约在小宝宝四个月大时,会有短暂的厌奶期,其实这也是小宝宝在告知父母亲该添加副食品的时候了。父母可以为小宝宝准备的副食品像是在0至6个月可供给婴儿麦粉或麦精片、柳丁汁、橘子汁或蕃茄汁;7~9个月可供给蛋黄泥、菜泥、水果泥、面包干、肉泥或肝泥;一岁以后可供给蒸全蛋。
副食品除可为小宝宝补充营养外,也可训练小宝宝咀嚼能力,并习惯固体食物。此时更可以选用一些中药食材适合小宝宝服用,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开脾」的效果;像是山药可以蒸煮成泥状加入小宝宝的副食品,或是请中医师开立适量的茯苓及白术(约1~2钱)煮水后,加入一些菜泥及蛋黄泥服用,一方面能让食物掩盖中药味,二方面也能达到照顾脾胃的效果。但如果小宝宝的胃口不好,兼有不停拉肚子或是发烧等症状,就要请家长迅速带至医疗院所就医。
小儿消化道常见问题 迷思篇:坊间流传的偏方,可信吗?Q:大蒜可以治疗宝宝肠炎腹泻?婴幼儿腹泻的饮食建议、改善及注意事项。 A:范芝瑜医师指出,大蒜为百合科(Garlic Allium Sativm L.)的干燥鳞茎。春、夏季采收。性味辛,性温。功效为温中健胃、消食理气、健胃杀虫。大蒜是由西域传进来所栽种的食物,在古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为开胃健脾,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解暑气等。也就是肠胃如果是因为「感染性」或是「寒湿性」的腹泻,是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大蒜也是属于 *** 性较强的食物,如果需要使用可以酌量给予或是询问中医师的意见。对婴幼儿腹泻的饮食建议大致是先维持清淡的进食,像是白米煮成粥不要加任何的调味料,或是蒸蛋不要调味,当宝宝身体的机能慢慢恢复时,对于食物的需求会慢慢的增加,此时家长耐心的等待即可,不需要强求幼儿在生病时要进食太过丰盛。
Q:宝宝肚脐敷姜片,或敷云南白药,吃蒸熟的苹果泥,可治宝宝腹泻? A:坊间所流传的敷姜片是属于辛温驱寒的原理,治疗所谓的寒湿腹泻。云南白药的组成在中国大陆是列为机密,属于 *** 资产保护,所以目前所能查到的处方是在维基百科上所写的美国标示出的: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但中国大陆并不承认这格处方,但大都不离所谓的辛温通络、活血化淤的药,这类中药针对宝宝中医的寒湿腹泻是比较有效的。
至于蒸熟的苹果泥,则是当宝宝处于腹泻状态的时候,可能因拉肚子的频率较频繁造成电解质及水分容易流失,苹果泥里附含水分及钠钾等离子,可适时的补充人体,且苹果对人体的 *** 性也是最低的,如果以其他水果替代,则可能会因为浓度过高,造成肠胃内渗透压的变化致使小宝宝腹泻变得更严重。
Q:宝宝轻微腹泻、便秘,针灸治疗可较快复原?婴儿可针灸吗? A:针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针刺进去皮肤,借由中医所研究出在人体体表及体内经络的分布,借由神经的传导治疗疾病或是增加气血的循环,所以宝宝只要各方面生长发育健全,大致上是可以做针灸治疗的,但一般均建议当宝宝该打的预防针,以及健康检查都做过后,宝宝并无血液系统或其他器官疾病,再进行针灸治疗会较安心。
婴幼儿皮肤的特色是角质层及真皮层较成人来得薄,含水量也较低,因此对针刺的敏感度可能增加,故中国附医针灸科李育臣主任建议,婴幼儿针灸治疗的原则是「浅刺不留针」,尽量让疼痛度降到最低,无须用提插捻转的手法做强 *** ,而幼儿适合针灸的年龄目前没有限制。
故范医师建议,如果用穴位 *** 的方式替代针灸,会让婴幼儿接受度增加,用轻柔的 *** 手法 *** 一些脾胃相关的穴道,像是中脘、神阙、上脘等,不仅增加亲子互动,也会让宝宝借由温柔舒适的 *** 达到肠胃保健的效果。如果非不得已一定需要针灸,也可以选择耳针形式的皮肤针。一方面痛感降低,一方面可以在宝宝身上放上较长的时间,让 *** 气血循环的目的更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