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疗法的治疗九法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蜂毒疗法的适应症有80多种,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施行蜂毒疗法的患者,都必须先做蜂毒过敏试验,只有对蜂毒不过敏的患者方可进行。目前国内外开展的蜂毒治疗方法有如下九种,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无痛蜂疗法是蜂针疗,属生物医学范畴。它是利用蜜蜂尾针循络脉施针蛰刺,通过蜂针产生的机械针刺作用、蜂毒药理作用和温灸等综合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生物疗法。无痛蜂针疗弥补了传统蜂针蛰刺产生的剧痛、过敏等缺陷,充分体现了无剧痛、无奇痒、过敏少的优势。 其治疗机理是提高免疫力,调动人体自愈潜能,激活相关器官功能。

无痛蜂针疗法兼有针、药、灸的三重功效:

“针”:指蜂的尾刺似针,能刺激人体的经络、皮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药”:指蜂针中的蜂针液输入人体,发挥了蜂毒的一系列 药理功效,可抗菌消炎、止痛消肿;  “灸”:是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升高,似有温灸效 应,可起到温经通络、扶正驱邪的作用;  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强刺激,视个体反应辨证施治。蜂毒味苦、辛而性平,储藏在毒囊中,蛰刺时才通过蛰针排出。其最主要的成分是蜂毒肽(约占50%)蜂毒明肽等多肽类,还有多种生物酶(透明质酸酶、磷酸酶A2等) ,生物胺 (组织胺、多巴胺等)及含有多种酸类(蚁酸、盐酸、正磷酸等),微量元素(硫、钾、钙、镁、铜等)。蜂毒中含有的蜂毒肽、蜂毒明肽、MCD一多肽、多巴胺等物质,具有直接抑制炎症的作用,这是通过垂体一肾上腺系统,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镇痛作用和达到抑制免疫的作用。同时蜂毒高度的生物学及药理学活性,能直接对细胞膜起溶解作用,并促使蜂毒中的抗菌、抗炎、抗凝血、抗高脂、抗纤维化及抗辐射成份迅速进至体内。蜂针还可提高针刺部位的皮表温度(3—6度),调整植物神经,缓解肌肉、关节的紧张与挛缩,加速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针液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无痛蜂针疗“是将蜂毒中的致疼、致敏物质巧妙排除,从而减轻减少了蜂针蜇刺时产生的剧痛、奇痒感和严重过敏的不良症状,并采用络脉施治,直击和间接的对病灶施针治疗,缩短了治疗周期,使得患者更易接受。 活蜂螫刺法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蜂毒疗法,是以活体蜜蜂直接螫刺选定部位(一般为痛点加根据经络学选取的其他穴位),使蜂毒进入皮下的方法。几个世纪之前在些国家就采用蜜蜂直接螫刺的方法治疗风湿热,到现在这种方法仍不失其治疗价值。此法既给人体经络以机械刺擞,同时自动注入皮内的适量蜂毒液还具有药理作用,蜂螫继发局部潮红充血兼具温灸效应。它是针、药、灸三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具有简、廉、便的特点。国内外临床实践表明,活蜂螫刺法比蜂毒其他疗法的疗效都显著。因为蜂螫能使毒液的全部物质都进人体内,特别是挥发性物质亦不能逸散。而蜂毒中的挥发性物质,在收集蜂毒加工制成注谢剂的过程中已经损失,这可能是蜂毒注射剂往往不如蜂螫刺法疗效显著的原因所在。

活蜂螫刺法属强刺激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选好受螫部位,对螫刺点作常规消毒后,用镊子轻轻夹住蜜蜂头胸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螫刺点皮肤,蜜蜂即从腹部伸出有倒钩的螫针并刺入皮肤内,螫刺后将蜜蜂拉开,留在皮内的螫针则有节律的收缩而逐步深入,并迅速向体内不断放出蜂针毒液,留置15~20分钟,毒液基本放净后,收缩电完全停止,此时即可用镊子拔出蜂针。冶疗刚开始,患者一次可用2~6只蜂,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用蜂只数,但一天用量不宜超过20~40只。一般可每天治疗—次,也可每隔1~2天洽疗一次,一般10~15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继续第二个疗程。实践证明,在临床上由于许多疾病用散刺法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则需采用活蜂整刺疗法。 散刺法属轻刺激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将蜜蜂螫针从尾部用镊子拔出,钳夹部位最好在螫针的1/3处为好,太上太下都会影响蜂螫器官的收缩和排放蜂毒液及夹断螫针。螫针拔出后立即使用,以免毒液排出而影响疗效,因此应进行快速螫刺,当螫针刚刺进皮肤时,即把它提起再刺第二个点,在患部或相关的部位循经进行点刺4~5穴甚至8~10穴。针法要领是:针不离镊,点刺即出。散刺法基本上无痛苦或痛苦轻微,这种微刺激对调整“皮部”、“络脉”经气有特殊的功效。

散刺注适用于十四经皮部,耳穴和头面部,如面瘫、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痉挛、神经性头痛等的治疗。 蜂螫法虽然效果好,简单易行,但必须要饲养蜂群,否则就无法进行;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蜂群进入越冬期,也不利进行蜂螫疗法。如将蜂毒采集后,制成干燥的粉剂或注射制剂,就可以克服以上的缺点。因此,国内外都在采用蜂毒制剂进行疾病的治疗。

蜂毒注射法就是将蜂毒注射液行皮内、皮下、肌肉或穴位注射。临床参考剂量为1~3毫克/天,最大剂量5毫克/天。穴注剂量:头面部腧穴每穴0.3毫升,胸背部腧穴每穴0.5毫升,四肢部腧穴每穴0.5~1毫升,腰、股部腧穴每穴1.5~2毫升较为适宜。南京市邮政医院丁志贤用蜂毒注射加穴位封闭交替使用,治疗坐骨神经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56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7%,治愈率达85%。 超声波除产生其特有的治疗作用外,还能增加体表结构的通透性,把药物导入皮肤。由于超声的物理作用和蜂毒中透明质酸酶的化学作用,克服皮肤屏障,使蜂毒的其它成分易导人组织。蜂毒超声导入厅法与直流电离于导人疗法相似,适用于多种疾病。

超声导入法是用超声波治疗机,以蜂毒软膏等为接触剂,进行超声导入的方法。P.Potchinkova曾在索非亚中央医院理疗科对326例脊椎退行性关节病患者进行蜂毒超声导入的疗效观察。所有患者痒痛是其主要症状,治疗后疼痛消失者194例(59.5%)。疼痛减轻或仅在疲劳、寒冷等情况下感到疼痛者98 例(30%),有效率89.5%,优于单纯采用超声波治疗(65%)和单纯注射蜂毒(70%)的疗效。 外涂法是将蜂毒做成软膏或油剂,涂于患处或作用按摩时的按摩膏使用。蜂毒软膏是将水杨酸3克、纯蜂毒1克、硅酸盐适量,用凡士林加至100克,调匀制成。根据不同疾病涂在病变部位,关节或相应部位,主要用于外科和皮肤科,有局部消肿止痛的作用,对肌肉疼痛、骨关节庙和风湿等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