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得败血症问题拜托各位大神
败血症是一种复杂的、可累及各组织、脏器的全身性感染。治疗上除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原发病和调节免疫状况外,尚须治疗由败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DIC、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以免发生真菌性口腔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5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二)病原治疗 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和方法 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首次剂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有迁徙病灶时,疗程应延长;观察治疗效果除可根据临床反应外,也可进行杀菌试验,凡血清杀菌效价(血清具杀菌效果的最高稀释倍数)>1:8提示用药恰当,<1:4则应调整用药。 2.抗菌药物的选择 (1)初步考虑为败血症,病原菌不能确定时,可先选用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广的药物,或针对常见的金葡萄和大肠杆菌感染采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和青霉素族抗生素联合治疗。 (2)诊断已基本明确,病原菌无法在短期内查明,而病情又较危重需迅速加以控制者,可根据患者年龄、原发性质、机体免疫状况、细菌可能入侵的途径及流行病学资料初步估计病原菌种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如有皮肤感染或疖肿挤压史,或出现脓疱疹时,推测病原菌可能为金葡萄,可选用苯唑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等;有皮肤创面出现中心坏疽性皮疹而疑为绿脓杆菌败血症时,可选用氨基甙类或氧哌嗪青霉素加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宜选用氨基甙类,与羧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联用。 (3)细菌培养已阳性,病原菌明确时,可按药敏试验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或根据表2选择用药。 表2 常见败血症的抗菌药物选择 病原菌 抗菌药物与成人每日用量 可联(选)用药物 金葡萄 青霉素G敏感株 青霉素G 500~1000万u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青霉素G耐药株 苯唑青霉素6~12g 邻氯青霉素6~12g 同上,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 甲氧青霉素耐药株 万古霉素1.5~2.0g 丙氟哌酸1.2g 头孢噻吩4~8g 褐霉素、利福平 庆大霉素、SMZco 肺炎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青霉素G 300~600万u 红霉素1.5~1.8g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甙类 氯霉素 肠球菌 青霉素G 600~1000万u 氨苄青霉素4~12g 头孢菌素(如头孢硫咪) 万古霉素1.5~2.0g 庆林霉素、链霉素 同上 同上 大肠杆菌或肺炎杆菌 丁胺卡那1.2g或庆大霉素24万u 氧哌嗪青霉素4~8g 各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 丁胺卡那 绿脓杆菌 氨基甙类 氧哌嗪青霉素4~8g 羧苄青霉素15~30g 多粘菌素B 150~200万u 头孢菌素类 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 甲硝唑1.2~1.8g 氯霉素、氯林可霉素 其它厌氧菌 青霉素G 600~800万u 甲硝唑 真菌 两性霉素B(首剂0.1mg/kg,逐渐增至0.5~1.0mg/kg) 酮康唑200~400mg 咪康唑50~1800mg 5—氟胞嘧啶 同上 同上 (三)局部病灶的处理 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