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桥油炸粑的名人轶事

小小的油炸粑还另有其名,叫“朱德粑”,其名的由来要从国民革命时期的护法讨袁战争说起。大约是在1916年,时任滇军步兵第10团团长的朱德率兵进川北上,讨伐北洋军阀袁世凯,途经椑木镇时,因军需供应短缺,部队只能就地寻找食物充饥。这时,卫兵买来了“板板桥油炸粑“,朱德吃后觉得异常香酥、可口,就此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全国解放后,油炸粑纳入了镇供销社饮食商店经营,国家还有专项粮食计划供应,但后来因受“伙食团”及“大跃进”影响,粮食紧缺,油炸粑只能一个星期炸一次。

1961年,朱德到隆昌县视察天然气矿,他突然打听起来:“椑木镇的油炸粑还有没有?”陪同的专署干部是外地人,对此并不了解,但却顺口回答:“有”。其实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连起码的食物都没有保障,供销社饮食店的油炸粑经营早已关门。为了让朱德品尝到这种牵挂了几十年的内江小吃,有关人员立刻进行了安排。

魏国常说:“当时在椑木镇找了3位原一直做油炸粑的手艺人,其中就有我的师傅何志远。接到任务后,大家急忙从县上搞来一点糯米、绿豆及添加作料,然后迅速动手加工。油炸粑做出来之后,早已等待的民警马上骑摩托车送往地委招待所(现市中区乐贤镇某武警部队驻地)。据说朱德吃了油炸粑后大加称赞,并指示,“此为地方特色小吃,应发扬光大。”

朱德两次吃油炸粑,时间跨越近半个世纪。这一故事在内江传开,便有人称其为“朱德粑”。正因为有这次中央***的关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结束后,油炸粑恢复经营。

板板桥油炸粑,四川省内江市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特色是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据说此食品最初由东兴区椑木镇板板桥一小吃店首创,并大受欢迎,行销至内江市建成区,人称“板板桥油炸粑”。板板桥油炸粑仍然是内江人喜爱的小吃,内江市建成区已有多处店、摊专卖此种食品,热锅热灶,现炸现卖。热吃口味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