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神话传说有哪些

1.栖霞滨都宫的传说

栖霞城北,白洋河西岸有一座滨都宫,里面供的是我国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老百姓称他丘祖。

传说,修建滨都宫的时候,丘祖和地老母争过宝地,两个谁也不让谁。有天黑夜,地老母选了一块宝地,就在现今松山那里。当初松山三面围起像一个椅子圈,中间的地方风水好。地老母说:“这地方是我挑的,我在那儿放了一只鞋。” 丘祖说:“这地方是我挑的,我在那儿放了一块石头。”两人到那块宝地上一看,果然有地老母的一只鞋,再看,地老母的鞋壳篓里还真有一块石头。地老母说:“明明是我先来放了鞋,你又在我的鞋里放了石头。” 丘祖说:“明明是我先放了石头,你后来到,把我的石头藏到你的鞋壳篓里去了。”两人争了一天。天神看他们争不出个头绪来,一夜之间在那块宝地上生出一座山来,天亮以后,两人一看,没地方盖庙了,谁也不用争了。

在松山争宝地没有成功,丘祖赶紧又另选了一块好地方,抢先盖起庙来。这个地方也不平凡,一座山在身后,身前又有白洋河,再往前就是天天迎着朝霞的栖霞城。

丘祖抢先在宝地上盖了庙,地老母不服气,想再和他争,丘祖就在庙上修了一座塔,镇着,要地老母上不来。地老母更不服气,天天在地下放鞭炮闹丘祖。据说从前,无论什么时候,你到塔前听听,准能听见塔里头噼里啪啦放爆仗。后来,塔剩了半截,到眼前听听,里面还是噼里啪啦放爆仗。到末了,庙倒了,塔也没有了,再去听,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滨都宫古迹早已不存。1995年,栖霞市重修了滨都宫,这里重新成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景区。

/ytwb/html/2007-09/05/content_1529852.htm

2. 栖霞三山兜宝的传说

栖霞城北十公里处有座公山,它的两边分别是比它矮一点的蛤蟆山和乌蛸山,三座山互不相连,围成三角形,中间形成一个小盆地。现在修起了长春湖,蛤蟆山和乌蛸山已有一半身子没入水中了,而在过去,这三座山中间是一条小河,一年四季水长流,附近的村民常到河里淘金,淘的金都像麦麸子皮似的金片片。这里为什么不出金豆子而出金片片,其中有个故事。

话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蔡的栖霞人在京城做生意。到了年关,准备关门回栖霞过年。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进得店来,对蔡掌柜说:咱们俩是老乡?这掌柜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你怎么知道咱是老乡?长者笑笑说:你是栖霞人,我也是栖霞人,听说你要回家,我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所以想让你给捎个信。这掌柜一听是乡亲,一口应承下来,问他家住哪里。长者说:你就把信捎给城北徐家洼村北的乌蛸山。这掌柜一听便懵了:捎给山,这信怎么捎?长者说:到山腰时,你就站在那里喊:石门开,石门开,京城捎信来!连喊三遍就会有人来接你的。说完长者便道了谢离开了店家。

北京到栖霞,这位掌柜日夜兼程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回到了家乡。他先到徐家洼打听乌蛸山,然后来到山腰,大声喊:石门开,石门开,北平城捎信来!刚一喊过,这山仿佛矮了半截,再喊一遍,又小了些,喊第三遍,突兀的山一下变成一个村子,村里有房子,有牛羊,房屋顶上还冒着炊烟。就在他惊奇之时,村里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把蔡掌柜领进一栋农家小院里,蔡掌柜把信交给老人,老人谢过之后说:你一路风尘,想必也急着回家,我就不留你了。不过,这么远你捎信来,实在不容易。我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就送你两瓢麦麸子吧!说着便让蔡掌柜撑开口袋,挖了两瓢麦麸子倒进口袋里。

蔡掌柜背着这两瓢麦麸子便出了门,快到公山脚下了,一想不对劲:这老头,我那么远给他家捎信,进了他的家门,水没喝一杯,饭没吃一口,就给了两瓢麦麸子,这东西谁家没有?再说麦麸子也不值钱,给就给一口袋,给这么点这不是不拿我当人看吗!这掌柜越想越气,扯起两个口袋角,口袋口朝下一抖,麦麸子飘飘扬扬洒了一地,他收起口袋扬长而去。

回到家里第二天,蔡掌柜的老婆向他要口袋盛粮食,他便把这口袋给了老婆,说:昨天给他们捎了封信,给了我两瓢麦麸子,我没稀要,给倒了,可能没倒净,盛粮食要倒干净。妇人拿来簸箕,把口袋用力抖了几下,只听得"哗哗啦啦",簸箕里金灿灿地落了一片。蔡掌柜一看,吃了一惊:是金子!

想起昨天倒掉的那两瓢麦麸子,这蔡掌柜疼得像割了自己的肉似的,撒腿便向公山跑去。到了昨天倒麦麸子的地方一看,哪还有麦麸子的影子,早让河水冲跑了。他又跑到乌蛸山上,连声大喊:石门开,石门开,京城捎信来!山却没有一丝变化。

蔡掌柜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立马找了几个石匠带着铁锤、铁钻子,来到乌蛸山凿了三天三夜,只凿了一个还没有一铺炕大的洞,就再也凿不动了,便灰心地回去了。

直到现在,乌蛸山上还有一个仅能盛四个人的小洞,不过由于长春湖水涨,洞已没入水下。而那两瓢麦麸子洒到河里也便成了金,后来人们便到河里去淘金,无论怎么淘,这金却总也淘不净。于是这里便成了一块宝地,这宝地是这三座山兜成的,也便有了“三山兜宝”的传说。

3.《栖霞的民间传说》于七的传说

/showAnnounce.php?board_id=1061&topic_id=365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