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一位民办教师呕心沥血著《民间故事》
330个民间故事,280副影像,被53岁的农村教师黄河柳全部收录进了他的书《嘉应观民间故事选》里。
焦作市詹店镇何井村位于武陟县城东南22华里处,与郑州市邙山一河之隔,这里黄河含情土壤肥沃,有着天然美景的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而住在这里的黄河柳,则一直痴迷于民间故事的寻找与整理。30年过去了,现在的他,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300多个,文字材料达40多万字。
“赑屃,当地人也可把它成为‘老鳖’,它有一年化成人精,到南小庄老张家的西瓜田偷吃西瓜种,这不,嘴角边上还留有一个瓜子大小的印记哩……”
1986年,还未参加教师工作的黄河柳,与友人来嘉应观玩儿,偶然得知一位老者在讲述这个托着大石碑怪物的灵异的传说。黄河柳就和友人一道按照老者提供的线索前往东南3华里的倒座铺村搜集素材,结果他们无功而返。没过几天,黄河柳再次骑着自行车来寻访村里的老人家,这回又吃了闭门羹,老人去圪当店赶集了。又过几天,黄河柳再次骑车来到老人家中,等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等回了从黄河滩地给儿子送饭归来的被誉为“烎话大王”的司朱堂。三顾茅庐后,一个结果有些离奇灵异的传说终于以文字形式得以展现:南小庄的老张在河滩种了几亩的西瓜,为了来年获得更好的收成,他特意选了八个好西瓜种。不料,有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枚西瓜种。于是,第二天晚上,他远远的匍匐在河岸上窥视着瓜田。二更天,他发现有一位白衣老道悄悄进入瓜田……他便一口气追到了嘉应观的山门外,后来在中大殿东北角驮碑的赑屃的嘴角找到了一枚西瓜子……
这只是黄河柳寻访故事路上的一个缩影,三百多个故事,每个来的都是那么的不容易。“有的都是在路上偶然遇到了,听人讲述时,根本没有纸笔记录,只能用自己的脑子记,回去后再立马整理出来。”黄河柳说,“而有时为了将故事中的细节弄准,我还会问好几个人。”这些习惯,也让黄河柳拥有了极好的记忆力。而黝黑的健康肤色,也是他长期野外寻访的副产品。
整理民间故事,黄河柳开始于始于1986年,到今年正好30年整。“小时候我就喜欢听故事,80年代初国家发动一个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就这样我就开始参加这个活动,开始大面积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黄河柳回忆。为了能多搜集一些故事,黄河柳骑车一天最远蹬了140来里地,走遍了当地黄沁河流域的近80个村庄,他搜集民间故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一年都不带重样的。”黄河柳笑着说,这让他的学生有了耳福,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但1994年的那场火灾意外,差点让黄河流变得一蹶不振。“老天爷连续降雨十多天,引发电线短路起火,烧毁的不光是我两柜子藏书,还有辛苦整理的故事集。”让黄河柳最为痛心的是,“大部分故事我都找到了当时的讲述人,但有的讲述人已经去世了,也带走了只有他们知道的故事。”又经过了20年的努力,黄河柳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330多个,而歌谣和谚语也有240多个,图片影像120副,文字材料达40多万字,让他的民间故事宝库再次丰富起来。
这是个偏僻的村落,这是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黄河柳就住在这。
不甚宽敞的农家院种着石榴、月季、鸢尾和各种蔬菜,屋里却没有几样像样的家电和家具,因为黄河柳将很多积蓄都用在了整理资料上。周日下午返校上课,周五下午回家,周六还的抽空给学生补课,暑假里给学生辅导功课,寒假到集市上卖点年货,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他忙碌而辛苦的活着。晚上10点多了,他还未入睡,他在继续写书和整理材料,这样的日子黄河柳已经坚持了很久。因为零星的收入,能贴补一些他用在搜集故事上的花费。
“现在整理民间文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非常少,这条道你要认准了,不管好不好走,都得往下走!”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还会这样一直搜集下去。
车过黄河大桥,手机蹴然骤起,黄河柳来电告知他挚爱的《嘉应观民间故事选集》将要有中国地理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祝贺他心想事成。
路过东方今报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