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的偏方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风寒感冒撸?臃缑拧⒎斡幔环缛雀忻罢?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的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
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
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5。中医药方
(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七)“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合剂”。具体方药如下:
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银花20g
羌活10g 苏叶10g 薄荷6g
病名。指外感风寒等外邪或因时令不正而致病。见《丹溪心法·中寒》。《医理真传》卷一:“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内也。外者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临床上当分轻重、寒热。《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痒、咽痛。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虚人感冒,宜参苏饮。感冒呈流行趋势者,又名时行感冒,病情一般重于普通感冒,《七松岩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参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又:感冒又有俗名伤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6、食疗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摄氏度,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
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9、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