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咳血!有什么好疗法?

腰背肌筋膜炎易发于筋膜、腱鞘、韧带、骨膜、肌肉起止点等处。背部好发于背部菱形区域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的肌性组织及筋膜组织。腰部好发于腰背筋膜、棘上和棘间韧带、骶部及髂后上棘旁,髂嵴及横突尖端等肌筋膜附着处。

该病疼痛有隐痛,或酸痛不舒,腰背板结,沉重、乏力。局部皮肤麻木、粗糙或僵硬,感觉较迟钝,并有广泛的压痛点。有的患者自己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有的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位置。疼痛有牵引性反射传导现象,有的背部疼痛反射前胸胸廓,有的反射到臀腿部。腰背肌长期紧张痉挛,病变部位按之较硬,并有颗粒型、条索样或块状等多形态的痛性结节。

不少患者起病较突然,有的夜间翻身困难,凌晨3-4时疼痛加重,在变换体位,或按摩、捶击患部后,疼痛可减轻。有的晨起后疼痛加重,稍加活动,疼痛也能缓解。有的白天疼痛轻微,傍晚加重。有的参与劳动不受影响,过劳后症状加重。有的阴雨天病重,遇到温暖病情减轻,按摩后普遍感到轻松舒适。该病除过分劳累、疲劳外,抑郁、受惊及受挫折时病情也会加剧。

查体:除病情严重者外,直腿抬高试验多接近正常,腰部活动受限不明显。血液化验阴性,仅少部分人偶有血沉加快,抗"O"偏高。X线片仅提示腰骶椎先天变异或骨质增生,余无异常表现。

三、治疗

治则:疏筋活血,温经通络,解除挛缩,化瘀止痛。

取穴:肾俞、肝俞、脾俞、腰阳关、足三里、膈俞、筋缩、夹脊、肩井、八髎以及病变局部压痛点(阿是穴)。

手法:揉、压、拨、拿、搓、叩等。

操作顺序:

1、患者俯卧,术者用掌或大小鱼际,以轻缓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做揉、搓、推、摩等法,约五分钟,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2、用叠掌或掌根以稍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揉按约三分钟,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

3、点按局部穴位压痛点(阿是穴),每穴约两分钟,以通畅气血,缓解疼痛。

4、用拇指或背关节,以较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反复拨、按、推、捋约五分钟。对条索隆起,僵硬、增粗、结节硬块等阳性反应物,可作为重点施治,顺着肌筋的循环方向,左右拨动,来回按揉,上下推捋,以理顺肌筋,消除瘀滞。

5、双手拇、食、中三指提拿、弹拨肌筋三至五遍,可起到剥离粘连,缓解痉挛之效。

6、用掌摩、揉、搓,双空拳来回叩击病变部位约五分钟,以进一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麻木,挛缩等症状。

以上治疗方法,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加减,灵活运用。

四、疗效

按摩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优势明显,辩证准确,以痛为俞,手法得宜,灵活运用,直达病所,突破重点,力度适宜,刚柔兼备,循序渐进,沉稳深透,疏筋活血,开闭行滞,化瘀止痛,见效快,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也令人满意。2000年以来,笔者收治250余例,一般仅需3-5次,便可告愈,治愈率达80%以上,一次治愈,很少复发。

五、体会

1、腰背肌筋膜炎非骨质性病变,属软组织风湿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肌痹。腰背肌筋对人体动静态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担负着不同程度支持力学负荷,若无腰背肌筋的参与,脊椎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腰背肌筋膜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具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寒冷、潮湿和劳损所引起的肌筋长期紧张痉挛,血供不足,营养和代谢障碍,肌纤维性变、增厚、挛缩,这是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正气偏虚,腠理空疏,或素体虚弱,劳逸不当,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抓住病变本质和病机发展的关键,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腰背肌筋膜炎属无菌性炎症,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它属筋病,病在经筋。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结构。经筋病征多表现为肌肉、肌腱、筋膜、关节、韧带等组织在感觉、运动方面的机能失常。《灵枢·经筋》篇说:"经筋之病,寒则筋急……"临床所见,腰背肌筋膜炎的疼痛症状便是寒则筋急的表现。《素问o

皮部论》说:"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该病传变途径是先皮毛、腠理,后络脉、经脉,即外邪从表浅的皮部和经脉之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入体内。如果皮部卫外功能坚实,外邪就不能得逞。外因是条件,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o

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