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怎么用偏方治疗?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系经消化道传染。痢疾杆菌从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手、饮水、食物或食具等,再经口而传给健康人,故可因食物和水源被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其特点为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免疫时间短暂,故可反复感染发病。目前菌痢仍为最常见的传染病。全年散发,夏秋季多见。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可致死。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与感染的菌型、菌量以及机体状况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期六型。有急性、慢性二期。急性期痢疾,有轻型、普通型及中毒型三型,中毒型痢疾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慢性细菌性痢疾,可分为迁延型、急性发作型、隐匿型三型。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轻度贫血。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与红细胞,发现巨噬细胞对诊断有参考意义。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为确诊依据。对于各型菌痢,因病情不同治疗重点亦不一样。

方一痢疾验方来源《秘验妙方八百八》组成当归15克,薤白头15克,甘草6克,滑石15克,白芍15克,槟榔6克,莱菔子26克,枳壳3克,木香2克(磨汁冲)

主治休息痢(慢性痢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注意事项服本方需忌生冷。

方二马齿苋方来源民间组成马齿苋(俗称“长寿菜”)500克主治菌痢。

用法加水2公斤煮烂,滤出药液加少量白糖口服,或水煎,食马齿苋饮汤,连服5日为1疗程。或将马齿苋洗净晒干,研成细末,加少量白糖,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

方三乌梅香附汤来源《家用便方》组成乌梅6个,香附9克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取药液100毫升。1岁以内每服20毫升,日服3次;1~2岁每服30毫升,日服3次;2~5岁每服30毫升,日服4次;5岁以上每服40毫升,日服4次。

疗效此方儿童用,效果好。

方四地榆止痢方来源《中医家用验方1000则》组成地榆50克,仙鹤草30克,女贞子30克主治急性菌痢。

用法每日1剂,3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第一天用量加倍。

疗效2~5剂可愈。

方五山楂饮来源《中医家用验方1000则》组成炒山楂15克主治红、白痢疾。

用法煎汤当茶饮。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适量,红白痢各加红、白糖适量。

疗效1~3剂可愈。

方六胡椒绿豆外敷方来源《药到病除小绝招》组成胡椒、绿豆各3克,大枣1枚主治虚寒痢、休息痢。

用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过筛,用熟枣肉调成膏,纱布包,敷神阙、脾俞穴,1日1次。

疗效一般3~5日见效。

方七当归白芍汤来源《教你偏方治大病》组成当归20克,白芍15克,萝卜籽15克,槟榔2克,枳壳2克,车前子2克,甘草2克,白糖或红糖适量。

主治此方适于赤白痢。

用法水煎,加糖服下。每日1剂疗效3次即愈。

方八黄瓜藤方来源中医杂志,1959,(5)。

组成新鲜黄瓜藤60克(或干品30克)

主治痢疾。

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1日服4次,每次50毫升,7日为1疗程。如无效,可再加服1疗程。

方九鱼腥草方来源邹桃生。浙江中医杂志,1988,(6):260。

组成鲜鱼腥草用50~150克(干品减半)

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服,日1剂。如有鲜品,则先嚼服药叶20~40克,则效果更佳。

方十红接骨草方来源龙绍孙。广西中医药,1991,14(5):207。

组成红接骨草30克(鲜品60克)

主治湿热痢疾及泄泻。

用法上药加水两小碗,煎取1小碗,顿服。小儿用量减半。每日1剂,日服2次,5天1疗程。

疗效共治疗65例痢疾患者,痊愈6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治疗29例泄泻患者,全部痊愈。

方十一萝卜姜汁汤来源《偏方大全》组成萝卜1个,鲜姜30克,蜂蜜30克,陈茶3克主治赤白痢疾。

用法萝卜及生姜洗净,捣烂,取萝卜汁一酒杯,取姜汁一汤匙,与蜂蜜及陈茶混在一起,用开水冲沏一杯,顿服。

疗效连服3次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