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临床各症验方中关于偏头痛的有哪些?

川芎茶调散原料川芎、荆芥各12g,白芷:羌活各9g,炙甘草、防风各6g,细辛3g,薄荷18g,加清茶1撮。

制法每日剂1,水煎分3次服。

主治疏散风邪,清利头目。治疗偏头痛。

验效本方加减治疗36例,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服药最短者5天,最长3个月。

施智严等用本方为主治疗偏头痛35例,总有效率为82.9%。丁超等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256例,有效率达96.1%。

散偏汤原料川芎15g,白芍12g,郁李仁9g,柴胡9g,生甘草6g,白芥子12g,香附10g,自芷6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疏肝散风,行气和血止痛。治疗偏头痛。

验效何立华用本方加地龙、僵蚕、藁本各12g,细辛3g,水煎服,治疗6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8%,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唐民用本方加减(川芎20g,白芍15g,郁李仁15—30g,醋柴胡10g,白芥子15—20g,香跗10g,白芷10g,夏枯草20g,水煎服),治疗37例,结果:临床痊愈10例,好转27例。一般都在服药2~5剂时头痛减轻,最少服药3剂,最多21剂。杨干卿用本方加味川芎30g,生白芍6g,郁李仁3g,柴胡6g,生甘草3g,白芥子3g,香附6g,白芷1.5g,天麻10g,僵蚕10g,蜈蚣2条,共为细面,每次3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结果:头痛300例,痊愈161例,好转130例,无效9例;恶心181例,痊愈103例,好转73例,无效5例;头晕193例,痊愈168例,好转21例,无效4例;黑蒙118例,痊愈109例,好转6例,无效3例;畏光129例,痊愈90例,好转31例,无效8例;头皮触痛206例,痊愈159例,好转37例,无效10例。

哭来笑去散原料雄黄3g,火硝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细辛1.5g,川芎1.5g。

制浊将细辛、川芎烘干,乳香、没药去油。与余药共研细末,过12(目筛,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将药瓶口对准头痛对侧鼻孔,让患者将药粉由鼻吸入,一般吸入后头痛立即缓解,如仍痛,可在数分钟后再吸,直至疼痛消失。

主治活血止痛,治疗偏头痛。

验效治疗153例,结果:治愈118例,有效26例,无效9例。

闪辉汤原料吴茱萸、党参、当归各12g,丹参、白芍、鸡血藤各15g,益母草、钩藤各10g,大枣4枚,橘红9g,甘草6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主治温中止痛,养血柔肝,明目。治疗闪辉性暗点症(暂时性不全黑蒙、眼性偏头痛)。本病发作或在左侧,或在右侧,或双侧同时出现。发作时视物模糊,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偏盲,眼前冒金花和波纹状闪动,或畏光、周身不适。随着眼部症状逐渐缓解而出现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验效寒重者加炮附子;手足麻木加桂枝;前额痛加白芷;眉棱骨痛加夏枯草、荆芥、防风;巅顶痛加藁本,重症者加全蝎,研末吞服。治疗100例,结果:显效7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

加减龙胆泻肝汤原料龙胆草10g,黄芩10g,木通10g,泽泻20g,车前子30g,当归25g,柴胡10g,生地15g,川芎20g,赤芍20g,菊花10g。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00—300ml,分2次服。2周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主治平肝泄热,凉血活血。治疗偏头痛,肝热血瘀型。头痛且胀,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椎刺,耳鸣,烦躁目赤,失眠,口苦咽干,纳差,女性月经错后,色暗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验效痛甚者加全蝎、蜈蚣,挟痰者加陈皮、华夏;头痛且晕加白芍、郁金。治疗86例,结果:痊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疗效优于对照组(正天丸治疗),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注意服药期间禁服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