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谚语很多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谚语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可以简要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下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1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头,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吃了。

 处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这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50°,时间点是在公历的8月23日。

 处暑这个节气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很显然,暑气到了“处暑”这天就渐渐消退了,所以有些地区就很形象直白的称这天为“去暑”。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表达了什么

 在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时令,季节不等人,气候不等人错过了也就赶不上了。

 晚种的花田作物,处暑前后仍旧不开花不出穗,那么这一季的劳作便白费了。遇上这样的年成,农人们也是很无奈,虽然没有收成,但这些不抽穗的秸杆却也是极好的青饲料,割回家中喂牛,也算是减少一点损失了,并且少吸收一些地里的养分。

  处暑时节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的时候有一句俗语叫“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2、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所以在这个季节可以在中午的时候睡一个小时。

  处暑时节的饮食

  1、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节气到来之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2、吃热不吃凉

 处暑前后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我们身体的脾胃很有好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2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含义

 在我国的民间农俗语里有一句,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时令,季节不等人,气候不等人错过了也就赶不上了。晚种的花田作物,处暑前后仍旧不开花不出穗,那么这一季的劳作便白费了。处暑的时候如果谷子还没有长穗的话,那么只能拔了喂牛多了,因为后边即使再好的条件也长不出谷子来了,所以不如拔出来喂牛,不然的话也是拜拜浪费地里的养分。

  处暑的民俗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处暑的习俗

  1、开渔节

 处暑时节的时间刚好也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2、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这样的民间俗语也是这样传出来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谚语的意思3

  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老牛,哪里的农谚?

 农村过去有句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老牛”,什么意思呢?有科学道理吗?下面就和各位朋友一起讨论交流。

 这句农谚说的是秋庄稼生长与成熟,一般指的是”谷类秋庄稼。和这句俗语差不多的还有“处暑不出头,割掉喂老牛”,“不出头”就是不抽穗,意思是到了处暑前后,如果谷子等农作物还没有抽穗,就要割了喂牛。到了白露前后,如果秋作物还没有“低头”(“低头”指谷穗颗粒饱满,将谷子茎秆压弯,好像人低头),也会颗粒不收,只能割了喂牛。到了寒露,秋庄稼还不成熟,颗粒还不饱满,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割了喂牛。

 那么这句农谚有科学道理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来说,这是过去流传在北方宁夏的一句农谚,对宁夏以南地区并不适合。到了处暑节气,宁夏日最低温度12度,最高温度25度,日平均温度18.5度。如果这时候谷子等秋庄稼还没有抽穗,基本上就废了,到了白露秋分,即便再抽穗,也晚了,气温太低,雨水基本上没有,秋作物即将停止生长,基本上不会灌浆了,只能割掉喂老牛。

 到了白露节气,气温比处暑还要低,雨水更是少甚至没有,如果谷子等秋庄稼还没有灌浆,颗粒干瘪,谷穗还是高仰着头,基本上也就废了,只能割掉喂牛了。

 到了寒露节气,宁夏的日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18度,日平均气温11.5度,对我们中原来说,这样的温度基本上就是冬天了,如果这时候秋庄稼还没有成熟,也只能割掉喂老牛了。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耕作收获经验,但由于我国南北长达5000多公里,地球维度有很大的差别,而农谚有很大的地域性,不同维度的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不同,在相同的节气,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在理解农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域的差别,每一个农谚都有它的地域性,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

 比如这则农谚,就是古代宁夏一带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中原地区就不适合。比如,处暑节气,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日最低气温23度,最高气温32度,甚至更高,而寒露的气温和宁夏的处暑节气差不多,甚至还要高,所以,这则农谚在中原地区就不适合。

 总之,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老牛”,在宁夏、甘肃、内蒙一带,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