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外阴炎怎么治
摘要: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约有3%~15%的正常妇女阴道内有滴虫,但并非都发生阴道炎,可长期寄生于尿道、尿道旁腺、膀胱或肾盂。那么,滴虫性外阴炎怎么治?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滴虫性阴道炎病因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毛滴虫引起,寄生人体的毛滴虫有阴道毛滴虫、人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分别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与皮肤病有关的是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具有传染性。
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无症状,妇女有不适的感觉可能持续1周或几个月,然后会因月经或怀孕而明显好转,阴道黏膜发炎,呈鲜红色,上覆斑片状假膜,常伴泡沫样分泌物,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有灼热感。白带增多变黄绿色。偶可发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腹痛、腹泻、黏液便,或齿槽溢脓、龋齿。常引起尿道炎,可致膀胱炎、前庭大腺炎。
滴虫性阴道炎诊断方法
1、分泌物检查
采用涂片显微镜检查或培养的方法,取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尿液查阴道毛滴虫。阴道分泌物常呈黄色脓性。
2、粪便检查
取大便或胆汁查人毛滴虫。
3、齿槽脓汁检查
取齿槽脓汁查口腔毛滴虫。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方法
1、阴道上药:首先可以用药物治疗阴道炎的方法,可以在阴道进行上药,可以使用灭滴灵阴道泡腾片或灭滴灵片。在每天晚上洗净阴道之后进行上药。
2、中药外洗:还可以用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用一些中草药煎汤外洗,对于一些外阴的炎症,还是很有效果的,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3、改变阴道酸碱度:滴虫适合生长的pH为5.5~6,因此使用醋酸洗必泰溶液冲洗阴道,可以降低阴道pH值,抑制滴虫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
4、一般治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以防继发细菌感染,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并消毒;急性期不要进食辛辣之品及饮酒;禁止性生活,滴虫性阴道炎的配偶需要一起治疗。
5、口服用药:由于滴虫不仅寄存于阴道内,还有可能潜藏在泌尿道下段、前庭大腺和宫颈腺体内,这种情况单靠局部上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因此还需要口服药物。同时,男方在一起接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时,主要也是依靠药物。而使用药物前先咨询医生。
滴虫性阴道炎如何诊断
1、白带的改变:如何自我诊断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淡黄、灰色或乳白色,较稀薄,量多,并有臭味或鼠臭味,含有细小的泡沫,有时混有血液呈粉色脓性。
2、外阴瘙痒:外阴瘙痒也是滴虫性阴道炎的症状之一。因滴虫性阴道炎导致的外阴瘙痒主要是在阴道口及外阴部分,同时还会伴有烧灼感及性交痛,这是次要症状。
3、分泌物变多:滴虫性阴道炎会导致分泌物变多,时常溢出阴道外口,刺激外阴部皮肤,患者感到外阴瘙痒、灼热。合并尿路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甚至尿血,分泌物中有泡沫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在阴道内被分解后产生气体所致。
如何预防滴虫性阴道炎
1、每年做好妇检
切莫羞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很多女性朋友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识,很少主动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即使知道自己有了妇科病,有些可能觉得妇科病是小病,只要不影响工作生活,去不去医院看都行。还有一些女性是对妇科病保持沉默,讳莫如深,总觉得妇科病是羞于启齿、颇为隐私的疾病,使得炎症不能及时治愈,病情迁延扩散,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女性朋友最好能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妇科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平时尽量不要用公共浴盆,上厕所的时候最好不用马桶。不要去消毒不严格的游泳池游泳。外出的时候,尽量用自己带的浴巾。
3、健康女性切莫乱用各种阴道洗液
健康女性的生殖器官在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本来就有比较完备的自我防御功能,可防御外来因素所致的感染,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设计用于防治妇科疾病的阴道洗液等,这些洗液虽然在治疗阴道炎等妇科方面的疾病由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健康女性来说,久用会干扰其阴道内的生态平衡,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长,导致霉菌等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各种阴道炎、宫颈炎。更可怕的是冲洗时可能外来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至盆腔,导致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健康女性保持外阴部清洁,只需做到每日清水洗外阴,内裤每日换洗,并置于阳光下晾晒消毒,不穿化纤人造织物内裤,养成便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注意经期卫生
注意经期卫生,一旦感染了滴虫性阴道炎,应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给他人,内裤、床单、洗涤巾等应煮沸消毒5~10分钟,并在日光下晒干,分开使用洗涤用具和卧具,如毛巾、浴盆等,治愈后还要注意及时对内裤、床单等个人物品进行煮沸消毒及日光暴晒,以避免重复感染。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预防滴虫性外阴炎的发生,女性朋友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饮食上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而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及蔬菜。以及确保每一天有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的熬夜,更不能酗酒和吸烟。另外,在得了滴虫性阴道炎后,要忌辛辣食物,常见的辣椒、胡椒、咖喱等辛辣食物和羊肉、狗肉、桂圆等热性食物都要少吃,它们能加重症状;忌吃海产品,虾、蟹、贝等海产品及甜腻食物;多吃清淡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