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怎么用偏方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好发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也常感染青年。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本病为全身性疾病,通常累及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肾、心等多种器官,引起胰腺炎、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预后良好。但并发严重的脑膜炎、脑炎、肾炎、心肌炎等,预后欠佳。患本病后一般可获终身免疫,用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措施。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鸬鹚瘟”、“衬耳风”等,属温毒范畴。下列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故每一方中不再重复论述。
方一普济消毒饮加减来源《病毒性疾病的中医治疗》组成黄连5克,夏枯草、黄芩、连翘、玄参、牛蒡子各10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桔梗6克,甘草3克,马勃3克(包),大黄6克(后下)
加减热毒较甚,加大青叶、银花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神志模糊或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痉厥者加服紫雪丹1.5克(另吞);睾丸肿痛者,加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龙胆草6克;腮肿坚硬而色不红者,加昆布、海藻各10克。
功用清热解毒,软坚消肿。
主治热毒蕴结,高热头痛,腮腺肿痛明显,咀嚼吞服困难,口渴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
方二赤小豆鸡蛋清方来源《偏方大全》组成赤小豆70粒,鸡蛋清1个主治痄腮肿痛。
用法将赤小豆捣碎为末,用鸡蛋清(或白水)调和成糊状,敷于患处。
按赤小豆善利水除湿,解毒消肿。《神农本草经》云其“排痈肿脓血。”《小品方》记载“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
方三韭菜外敷方来源《民间偏方秘方精选》组成韭菜500克,盐少许主治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将韭菜捣烂,拧取汁加入盐,调和均匀,分成3份,抹在患处,干后再换,一二日即愈。
按韭菜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叶。又名壮阳草、起阳草、长生韭、扁菜、草钟乳。辛,温。入肝、胃、肾经。含硫化物、挥发油、甙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功能温中行气,解毒,散瘀,补虚益阳。
方四威灵仙食醋方来源《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组成威灵仙20克,食醋8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煎沸后倒出一半,待冷后外涂患处,其余另加水200克,再煎沸后分2次内服。
疗效般用药1~3次即可痊愈。
按现代药理研究威灵仙有镇痛、抗菌等作用。
方五蒲蓝煎来源《土、单、验方选编》组成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水煎三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三日。
方六泥鳅外敷方来源民间。
组成泥鳅2~3条,白砂糖适量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取活泥鳅洗净泥沙,放入干净的盆内,加白糖撒满泥鳅全身,待渗出粘液后,取其粘液,外涂患处,一日数次。或浸泡3小时后,捣烂外敷,一日三次。
疗效一般当即病止肿消,不出3日即愈。
按泥鳅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甘,平;入脾、肺经。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烟酸等,有补中壮阳,清热利湿的功效。
方七赤豆黄黛膏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组成赤小豆30克,大黄15克,青黛3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先将赤小豆、大黄研为细末,再与青黛粉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克)备用。取上药1包与鸡蛋清2个调成稀糊状,用鸡毛(翅羽)蘸药涂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方八紫菜箩卜汤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组成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橘皮2小片主治痄腮热退,食欲不振,腮肿未消,睾丸肿胀,坠痛等症。
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丝,紫菜、陈橘皮剪碎,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出锅前可酌加食盐、调料少许,吃萝卜、紫菜,喝汤,每日2次。
按白萝卜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生津解毒。紫菜化痰软坚,利水除湿,利咽止咳。陈橘皮开胃理气。
方九大黄膏来源中医杂志,1989,30(3):58。
组成生大黄适量主治痄腮。
用法将生大黄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大黄粉1.5~3克,加适量生理盐水调成软膏状,涂敷在纱布上,厚2~3毫米,面积与肿胀范围同,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若伴全身发热,可予解热镇痛药。
按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泻火祛瘀。大黄抗病原微生物,抗菌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