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单位需要赔偿哪些费用
工伤后,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
1、住院伙食补助费。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支付。
2、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经批准转诊转院去外地就医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3、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福利。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4、伤残津贴。对于五级至六级伤残的职工,如果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需要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或60%。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对于五级至十级的伤残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赔偿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工伤认定。工伤者或其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定时间内(通常是15天或60天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通常涉及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劳动行政部门将进行调查,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2、工伤鉴定。如果工伤者被认定为工伤,接下来需要进行工伤鉴定。这通常是在工伤认定后,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时进行,由设区的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伤残等级。这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广义上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
3、协商赔偿。工伤鉴定后,双方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如果单位已购买工伤保险,则赔偿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发放;如果没有购买,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4、劳动仲裁。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提起仲裁程序。这通常涉及提交仲裁申请书、相关证据材料等。
5、法院审理。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法院将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如果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赔偿费用,工伤者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6、执行程序。如果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赔偿费用,工伤者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综上所述,工伤后单位需要赔偿的费用涵盖了工伤医疗期间的费用、工伤治疗期间的待遇以及伤残等级确定后的待遇等多个方面。这些费用的赔偿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