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小偏方

 在生活中,很多女性都会有带下病的困扰。那么什么是带下病呢?带下病就是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或者伴有全身或者局部症状的患者,就称为带下病。在医学上,多种妇科疾病,例如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闭经等都会引起带下的增多或者减少。带下与女性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带下病的原因以及一些治疗带下病的偏方。

带下病的症状

 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

 1、脾虚: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绵绵不绝,伴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2、肾虚:带下清冷,量多色白,质稀薄,淋漓不断,腰酸疼痛,小腹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3、湿毒:带下量多色如脓,或夹有血块,或混浊如米泔,臭秽,阴中瘙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带下病的原因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是湿邪,湿邪有内生与外感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逢经期、产后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等。总之,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过多的基本病机。临床常见分型有脾虚湿困、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因是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主要病机是任带失养。临床常见分型有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两种。

带下病怎么办

 一般而言,对于妇女带下病,首先应该确认导致带下病的原因,然后积极采取措施,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愈带下病。一般治疗带下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阴道冲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由念珠菌性、滴虫性病菌所引起的带下病。

 药物熏洗:可以选择一些治疗带下病的中草药煎水进行阴道冲洗,然后熏洗坐盆,可以起到治疗带下病的作用。

 阴道纳药:治疗带下病还可以在冲洗或者熏洗之后,将治疗带下病的药物纳入阴道。

 此外,还可以口服一些药物,对治疗带下病也是有帮助的。

带下病的小偏方

 黄柏10克、知母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栀10克、川牛膝10克。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鸭跖草30克。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淮山药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莲子肉10克、茁仁15克、砂仁3克(后下)。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鹿角霜10克(包煎)、茧丝子10克、潼蒺藜10克、黄芪10克、桑嫖蛸12克、制附块5克(先煎)、杜仲10克、补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煅龙牡各15克(先煎)。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山药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加水煎煮成药汁服用。

带下病的食谱推荐

  白果煎豆腐

  材料:

 白果10个、豆腐100克

  做法:

 将白果去壳、去心洗净,和切好的豆腐一起放入碗中,隔水蒸熟即可。

  三仁汤

  材料:

 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

  做法:

 将白果仁、薏苡仁、冬瓜仁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成汁,去掉渣子饮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