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幽门梗阻的病因 4.1 痉挛性梗阻 4.2 炎症水肿性梗阻 4.3 瘢痕性梗阻 4.4 粘连性梗阻 5 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 5.1 呕吐 5.2 胃蠕动波 5.3 震水音 5.4 其他 6 幽门梗阻的诊断检查 6.1 典型临床表现 6.2 特征性体征 6.3 胃部B超 6.4 胃镜检查 7 幽门梗阻的治疗方案 7.1 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 7.2 用药方案 7.3 手术治疗 7.3.1 胃空肠吻合术 7.3.2 胃大部切除术 7.3.3 迷走神经切断术 7.3.4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8 参考资料 附: 1 幽门梗阻相关药物 2 治疗幽门梗阻的穴位 3 治疗幽门梗阻的中成药 1 拼音

yōu mén gěng zǔ

2 英文参考

pyloric obstruction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幽门梗阻(pyloric obstruction)指的是胃的幽门部位,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的食物和胃液通过障碍[1]。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其他可见于胃、胰腺肿瘤等[1]。

幽门梗阻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两大类[1]:

当幽门附近有溃疡或炎性病变时,便 *** 幽门括约肌,引起其痉挛或幽门区水肿,由此发生的梗阻,称为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称部分性梗阻[1]。它是暂时的,但也可有反复发作[1]。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或胃部手术后发生的粘连牵拉,或因癌瘤侵犯幽门窦,结果均可造成幽门区狭窄而出现梗阻,这种梗阻是很难或不能缓解的,称为完全性梗阻[1]。

幽门梗阻为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偶可见于幽门管或幽门前区溃疡。据统计在十二指肠溃疡中发生幽门梗阻者约占8%,而在胃溃疡中仅占2%左右。

4 幽门梗阻的病因

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有四种:

4.1 痉挛性梗阻

幽门附近溃疡, *** 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4.2 炎症水肿性梗阻

幽门区溃疡本身炎症水肿。

4.3 瘢痕性梗阻

溃疡胼胝硬结,溃疡愈后瘢痕挛缩。

4.4 粘连性梗阻

溃疡炎症或穿孔后引起粘连或牵拉。

5 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 5.1 呕吐

呕吐是幽门梗阻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一升以上,呕吐物为郁积的食物,伴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腹部舒服,因此病人常自己诱发呕吐,以缓解症状。

5.2 胃蠕动波

上腹可隆起的胃型,有时见到胃蠕动波,蠕动起自左肋弓下,行向右腹,甚至向相反方向蠕动。

5.3 震水音

胃扩张内容物多,用手叩击上腹时,可闻及水震荡声。

5.4 其他

尿少、便秘、脱水、消瘦,严重时呈现恶液质。

6 幽门梗阻的诊断检查

有长期溃疡病史的患者和典型的胃潴留及呕吐症状,必要时进行X线或胃镜检查,诊断不致困难。

6.1 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和呕吐[1]。呕吐物为酸臭的宿食,不含胆汁,量大,常发生于上午或晚上,呕吐后自觉舒适[1]。

幽门梗阻患者由于惧怕进食,体重可迅速减轻,并出现消耗症状及恶病质[1]。患者反复呕吐可致胃液中氢离子和钾离子大量丢失,引起低氯低钾性代谢性堿中毒,出现四肢无力、烦躁不安、呼吸短促、手足搐搦等表现[1]。

6.2 特征性体征

振水音、胃型及胃蠕动波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1]。

6.3 胃部B超

胃部B超可见胃内大量食糜回声[1]。

6.4 胃镜检查

有条件的医院可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有助于病因诊断[1]。

7 幽门梗阻的治疗方案

幽门梗阻的患者应寻找病因,尽早转至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内镜检查明确病因,并排除肿瘤,以免延误治疗[1]。

7.1 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

由幽门痉挛或炎症水肿所致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是:

禁食,胃肠减压[1]。

对于有水、电解质及酸堿平衡紊乱的患者应首要予以纠正[1]。可予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或生理盐水,待尿量增加即予静脉补钾治疗(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3‰)[1]。水分的补充可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1]。

7.2 用药方案

由消化性溃疡所致者首选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一日1~2次[1]。

也可选用法莫替丁20mg静脉注射(不少于3分钟)或滴注(不少于30分钟),每12小时1次;或者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大于10分钟)或滴注(1~2小时),一日2次或者每6~8小时1次[1]。

严重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抑酸药物;8岁以下儿童也需禁用雷尼替丁。

抑酸药不良反应较少,常见有头痛、头晕、便秘和腹泻,多数症状轻微可无需特殊处理;偶见皮疹、白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轻微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对症治疗[1]。

7.3 手术治疗

器质性幽门梗阻和内科治疗无效的幽门梗阻应行外科手术。手术目的在于解除梗阻,使食物和胃液能进入小肠,从而改善全身状况[1]。

瘢痕所致幽门梗阻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幽门梗阻应视为手术适应症。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使食物和胃液能进入小肠,从而改善全身状况。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7.3.1 胃空肠吻合术

胃空肠吻合术方法简单,近期效果好,死亡率低,但由于术后吻合溃疡发生率很高,故现在很少采用。对于老年体弱,低胃酸及全身情况极差的患者仍可考虑选用。

7.3.2 胃大部切除术

如患者一般情况好,可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术在我国为最常用的术式。

7.3.3 迷走神经切断术

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引流术,对青年患者较适宜。

7.3.4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