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气死扁鹊
纵观古今中外,多少厉害的人士身上均有共通之处。
这些人或表于色、或藏于内,但都在坚持做一些事。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坚持做这3件事。
1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坚持不放弃,熬出来的。 《荀子?劝学》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熬不了一时之苦的人,可能会苦一辈子。
成功永远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
他的不朽名作9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这篇长篇小说从构思到完稿整整花了十三年时间。小说自1967年问世以来,销量超过3000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
成功不是聪明的结果,而是坚持的力量。
坚持是什么?就是你失败过,也想过放弃,但多坚持了一次,成功可能就落到了你的头上。
人生很多时候都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坚持还是放弃,中间隔着一个词,它的名字叫努力。
面对生活、面对压力,我们都有过焦虑迷茫。在觉得撑不下去打算放弃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曾经有一名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的19岁少年姚俊鹏,以总分623分,超出一本线108分的高分成绩被大家熟知,他逆风飞翔的励志人生也鼓舞了很多人。
因为先天残缺,他写字很艰难,同样一份作业,别人只要做一个小时,他可能要做两个小时。
甚至付出多倍的艰辛和汗水。
即使这样,他从来没有放弃,妈妈有时看他太辛苦,想帮他分担一点,但都遭到他的拒绝。
长年累月的坚持,使他的人生拥有了无限的可能,生命也拥有了更多的际遇。
很多事情的成败与否,都不全在力量的大小,更在于你能坚持多久。那些看起来幸运的故事,大都源自坚持不懈的努力。 很多时候,命运的转折正是从再坚持一次开始的。
爱迪生决心要研制出一款适合人们使用的电灯,告别煤油灯和蜡烛。众所周知的是,灯丝是灯泡发光的关键,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即意味着有希望研制出想要的电灯。
爱迪生对大量的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实验,先后用碳条、金属丝做灯丝,效果都不理想,往往一通上电,灯丝就被烧断了。
据说实验的材料量高达1600多种,换句话说,爱迪生失败了1600多次。为此,不少人开始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有专家公开讽刺他的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爱迪生并没有放弃,仍坚持做实验,最后他用碳化的棉丝试了试,终于成功了,灯丝持续烧了45个小时。
棉丝的成功,并没有让爱迪生感到满足,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选用竹丝,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将灯丝的连续点亮时间提高到了1200个小时。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这让人很有挫败感的,面对实验的失败,外界的嘲讽,爱迪生并没有中途放弃。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不够优秀,其重要的原因往往就是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打退堂鼓,做不到坚持到底,轻言放弃。
那些优秀的身影背后,都是千锤百炼地熬出来的。
工作遇到瓶颈、职场遭遇挫折、财产受到损失、感情碰到麻烦……每件事都可能让人一时感觉看不到希望。但往往陷入低谷之后,就会有峰回路转之机,就看你是否愿意坚持再努力一下。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坚持里,要么坚持,要么出局。
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决心有多大,能坚持多久,往往就能决定最后有多大的几率成功,能将事情做到怎样的高度。
2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坚持下“笨功夫”,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曾国藩祖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曾国藩爷爷这里,曾玉屏决心要一改往日,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出人头地。
因此,他对自己的儿子曾麟书寄予厚望,但曾麟书从十几岁时开始科考,到四十岁都还没中过秀才,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是没指望了,曾玉屏又把自己的希冀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8岁时父亲开馆授徒,他就跟在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然而,与父亲一样,曾国藩智力平平,从十四岁时开始参加科考,考了6次都未中秀才。
在第六次考试中他的文章还被考官挑出来当成“反面教材”,这让曾国藩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和打击。
曾国藩虽不聪明,但勤奋好学,这么多年的汗水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他不甘心,把自己关在屋里苦苦思索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步。与他人文章进行对比后,他发现了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苦读一年之后,第7次,他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顺利考中秀才,取得了科考路上的首次胜利,后来又考中举人,这让他信心倍增。
1838年,曾国藩参加了朝考,所写的文章受到道光帝的赞赏,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如曾玉屏所愿,老曾家终于圆了科举梦!
一路走来,曾国藩知道自己笨,因此遇事他从不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虽然走得比别人慢,但却走得比别人远。
“人生没有捷径可以走,横着省下的路会变成竖着的坑”,最好的捷径就是一步一步踏实走。
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钱钟书读清华时曾“横扫清华图书馆”。
有同学回忆说:钱钟书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钱钟书在清华呆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所有的假期都用来读书了。
传言钱钟书记忆力超凡。他“过目不忘”的笨功夫,就是反复推敲和记忆。
钱钟书曾透露自己读书“不遗忘”秘诀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杨绛也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著名学者邹文海是钱钟书的小学同窗,他回忆钱钟书出行的时候随身带着字典,“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
钱钟书却说:“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一个把勤奋当习惯的人,是不会觉得自己辛苦的。
正因钱钟书下足了经年累月的“笨功夫“,才有了后来博大精深的《管锥编》。
《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内容涉及文史哲经,古今中外文化对比研究,精彩纷呈。是钱钟书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成果。
有人曾说: 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
在抵达目标之前,每个人都要走一段蜿蜒漫长的路。
不惧山高水远,肯下苦功夫的“笨人”,才会是离成功最近的人。
所有的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
真正厉害的人,是那些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认真,更舍得对自己下狠手的人。
为什么愚公移山是一件聪明的事情?因为愚公是一个真正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想要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得承受最艰难的过程;他知道再大的困难也抵不过滴水穿石的认真。
遇山敢开路,遇河敢搭桥,这世上能难住他的事情还有多少呢?
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他是中医诊断学的鼻祖,更是第一个被列入史书的名医。
他随俗而变,擅长各种医学领域,在赵擅长妇科,在周擅长五官科,在秦擅长儿科,可谓是全科医生。
他就是扁鹊,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司马迁称赞他: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日本医师滕惟寅说他:扁鹊上古神医也。
扁鹊出生春秋战国时期,自小便天资聪颖,五六岁闻过耳能述,八九岁读私塾过目便能诵,见了不认识的东西总是要弄清来龙去脉才肯罢休。
长大后的扁鹊 谦虚好学且待人有礼,被名叫长桑君的 民间老医生收为徒。
拜师后,扁鹊跟随着长桑君研习医学,拼命的汲取着知识,在烛光下刻苦钻研着《内经》、《神农本草经》。
一章章、一段段,他反复的研读着,背了思、思了背,循环往复,牢牢记在心中。这扎实的功底和早期的积累都为后来他能够诊病如神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边废寝忘食的研究医术,一边走乡串户四处行医,在医道高明的长桑君的教导下,他的医术已经小有所成。
当时的切脉法还是“三部九侯法”,也俗称遍身诊法,实际运用特别麻烦,往往半天才能诊治几个病人,因此他打算 探索 一种简便的诊脉方法。
扁鹊的这一想法不仅引得了长桑君的震惊,更是遭到了许多巫师的嘲笑和诽谤,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内心坚定的想要革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 探索 与研究,他得出结论,寸口之脉,是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始,独取寸口,便可探病人之吉凶。
后来他又做了些详细的论述,他的这一结论受到了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被称为医学界的一大创举,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实践。
在行医救人的路途中,他始终循着内心最初的想法,对待病人,不以贫富论之,对待自己,坚持本心,谦虚求学。
此后,扁鹊开始了漫长的游历,一边行医治病,一边搜集民间偏方,向他人请教学习。
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正是面对病情的随机应变,在游历诸国中,他才慢慢变成了全科医生,声望也越来越高。
这一路走来,扁鹊总是以行医救人为己任,一颗心愈发坚定,神医扁鹊之名更是人人悉知。
人生本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既然如此,还不如脚踏实地好好经营,做好自己,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
无论什么事, 一步一个脚印往往才是最真实的。
别总想着抄近道了,你想要的人生,没有捷径。
越是脚踏实地的人,越会有所成。
3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坚持早起。
早起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并非谁都有这样的决心与毅力。
想要早起,就意味着要放弃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按时入睡。
早起需要做到极度自律与坚持,不贪恋舒适、不留恋温暖、不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
能拥有这些品质的人,往往克己努力,细致认真。
他们有自己确切的目标,和坚定的自制力,所以做事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非要在凌晨通宵拼命,而是用早起的方式打开新的一天。
早起,是成功路上的基石,所有的好习惯都依附于它,一切的成绩也会绕它而生。
早起的人,往往优秀得“可怕”。
东晋时期,名将祖逖日日闻鸡起舞;晚清名臣曾国藩,每日早起写大字一百个。
曾国藩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作家村上春树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在33岁那年,他立志要以写作为生。
接着,他便展现出了对自己生活的巨大掌控感。
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然后立刻坐到书桌旁开始写作。一写就是5、6个小时,直到写满十页纸为止。
写完当天的十页纸之后,他开始跑步、做翻译。一天的生活过得非常精彩。
他说:“早起的人生,真的是有在赚的哦!”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说过: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梁秋实先生最是推崇早起。
在他看来,每一个清晨都是座巨大的宝藏:
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
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
砖缝里,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
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
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
早起,看似是种再普通不过的习惯,实际却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
看着阳光把整个世界点亮的那一刹,整个人的心境都瞬间开阔了起来。
坚持早起,是拥有良好习惯的开端;有了良好的习惯,便能够塑造良好的心态。
而良好的心态,又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和处世的原则底线。
坚持早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承诺什么事情,都能认真踏实,尽快做到。
古语有言: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每天哪怕只是早起30分钟,生活都会更加从容。
千万不要小看早晨的那一点点时间,年复一年累积下来,足够一个人去许多事情:或是学习一门外语,或是多看几本书,再不然是去健身打卡……
久而久之,这个人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技能与时间,对比那些一天到晚昏昏欲睡的人,他们更容易做到遇事不慌,人生也会更加的从容不迫。
这就是早起的最大好处。
它可以让人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优先抓住生活的主动权。
所有赢得清晨的人,都赚得了良性循环的开挂人生。
他们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分秒,从来不用慌慌张张,亦不必匆匆忙忙。
南怀瑾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早起,既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人生的掌控。
它不仅藏着一个人的时间观,更藏着一个人处世的态度与未来。
越早起、越自律;越自律,就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