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鼻祖-麻黄,你会用吗?

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中药学》教材中, 称麻黄“归肺、膀胱经 ”。

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之效。可以疏解肌表,促使患者发汗,还能化痰止咳,滋阴敛肺、运水祛湿的作用。 在临床上,麻黄经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 《本草正义》说:“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麻黄作为药物应用已有三千八百年的 历史 ,《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是名副其实的中药鼻祖。

临床以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麻黄、杏仁相使为用,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麻黄与白术桂枝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麻黄与石膏配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黄与炮姜、肉桂配伍,能温阳解毒,治疗阴疽。

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辛温入肺,辛可发散,温可祛寒;肺主皮毛,入肺经可发散在表之风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疼、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常以麻黄配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同用,如《伤寒论》麻黄汤;若发热无汗、头项强疼、转侧不利,可用麻黄配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同用,如《伤寒论》葛根汤。

治疗水饮

麻黄入肺,肺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若水液代谢失常,化为痰饮,闭阻于肺,则咳喘痰多、气喘依息、眼脸浮肿或下利、或干呕。常配桂枝、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下悸动可用麻黄、半夏各等分水泛为丸,如《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

治疗外寒里热证

若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常配生石膏、桂枝同用,如《伤寒论》大青龙汤。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若外感风寒日久不解,肺气郁闭,郁而化热,出现高热、咳喘、气喘鼻扇、咳吐黄痰或铁锈样痰。常配石膏、杏仁、甘草使用。如《伤寒论》麻杏石甘汤。

治疗流痰阴疽

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可用治风寒痹症、阴疽、痰核等证。若阴寒毒盛,可发流痰及阴疽,症见皮肤肿痛、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甚则肿处发黑、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紧。可配伍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白芥子治疗,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在治疗风寒湿痹的方剂中也常常配入麻黄。

麻黄利水消肿

麻黄为肺经要药,肺主治节,通调水道。既能宣散湿邪,又能上开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尿消肿。治疗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利而兼有表证的风水证,常配伍石膏、生姜等。若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发热恶风,眼睑水肿或一身具肿,或黄肿。以越婢汤(麻黄、生石膏、生姜、甘草)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和里通,诸症得除。凡风水(水肿兼有表证者)之症皆可配入麻黄,但用量宜小。

治疗嗜睡困倦

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擅长治疗困倦嗜睡。常配白术、甘草同用。如《肘后方》治嗜眠嗜睡方。因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症、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老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 爱生活的溪流 ,码字不易,如果上面的 健康 科普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 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 , 或者请你把这篇文章转发,让更多医学爱好者看到,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