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放鞭炮哪个朝代
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放炮的来历只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顺便在介绍两个春节放炮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春节放炮的来历?
春节放炮来历之一:姜子牙
放鞭炮与姜子牙有关。相传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封王,就上封神台去封神。一个个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马氏却跑来了。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周文王时,老婆就嫌他穷,一跺脚走了。现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来要神位,就没好气地说:封你一个扫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儿黑就往哪儿钻。后来,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崩扫帚星,让她没处躲藏。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竹子很多,过年时就烧竹杆竹枝,发出一些声响来。根据古书记载,鞭炮原来叫爆竹,就是烧竹子造响动。有了火药之后,特别是造纸技术提高之后,用纸做炮才时兴起来。特别是成串的小鞭,几乎全是纸和火药做成的,编到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说法。
春节放炮来历之二:“山臊”
说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为“山臊”的动物。人们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时候,就要燃起篝火,人们为了预防山臊的侵袭,于是在篝火中点燃竹子,用竹子的爆裂声吓走山臊。
传说山臊会使人感到寒冷,并且患上寒热病的鬼魅。用爆竹吓走山臊,就意味着驱逐瘟邪,这样就可以获得吉利平安。后来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来燃烧,于是“爆仗”就产生了。宋代开始,人们就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代替竹筒,成为了“鞭炮”。
《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
春节放炮来历之三:“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
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便想到用鞭炮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要放鞭炮,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
二、?春节放炮的习俗?
到了明清的时候,讲究礼仪的中国人还规定放爆竹的许多讲究。按燃放的时间,分为“关门爆竹”和“开门爆竹"。
春节放炮习俗之一:“关门爆竹”
除夕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团圆饭的时候,要放“关门爆竹”,一般放1-3挂鞭炮,这挂炮的意思是将旧的一年的所有不愉快都送走,然后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一直守岁到新年的钟声敲响。
台州流传“关门爆竹”驱赶倭寇的故事,大批倭寇正在台州外海聚集。虽然被戚家军痛揍过,但狗,始终改不了吃屎的习性,他们准备在三十夜晚上,军民狂欢、防守松懈时,乘着黑夜偷袭台州。各位,要知道三十晚上是伸手不见五指,强盗们的偷袭,尤其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偷袭确实是容易得手。
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强盗们的船驶近了台州湾,远远望来岸上静悄悄一片,这些强盗一个个乐不可支,以为又能抢个满载而归。谁知,他们笑歪了的嘴还没来得及合上时,突然岸上炮声轰轰,火光冲天,这般惊天动地的阵仗吓得日本强盗们屁滚尿流,一边带着哭腔吚里哇拉地喊着“所里挖那蚂蚁、所里挖那蚂蚁”,一边慌忙调转船头,赶紧逃命。
岸上的炮声依然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天亮时分,吓得魂飞魄散的日本强盗们躲在外洋瑟瑟发抖,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令他们吓破胆的只是戚大将军让百姓燃放的关门炮。从此之后,台州人三十晚上放关门炮,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春节放炮习俗之二:“开门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习俗一说。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就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般放 一挂鞭炮。 寓意是新的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果不放炮就出门去是一种很不害利的做法。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第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后来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来燃烧,于是“爆仗”就产生了。宋代开始,人们就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代替竹筒,成为了“鞭炮”。这就是“开门爆竹”由来。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