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子宫出血有什么治疗方法?

两次月经期间,在基础体温上升前后子宫少量出血称排卵期子宫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其基本特征是,多在月经周期12~16天流血,持续1~2小时至1~2天,量少,常伴一侧下腹部疼痛。其出血原因可能是由于排卵时卵泡破裂、血液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出血量少一般不需处理。血量多时在月经周期第10天左右开始用雌激素3~4天(己烯雌酚等)。

本病一般可属中医“月经先期”、“赤白带下”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常因先天肾气不足,肾之阴阳失衡,阴不制阳,虚阳内扰,脉络受损而出血;或肾气不固而血溢胞宫之外;或湿热内蕴,损伤胞宫血络而血溢脉外。临证治疗,总以补肾为大法。或补益肾气,以摄活血;或滋阴养肾以制虚阳;兼有湿热内伏,当清热利湿以治;若久病入络,挟有瘀血,则又宜兼顾活血化瘀以治。

本节选介清利止血汤等经验方共2首。此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方”一节中,有些方剂亦可用以治疗本病,临证时可参考借鉴。

1.清利止血汤药物组成黄柏、川牛膝、生苡仁各10g,炒丹皮、地榆炭、小蓟、赤白芍各15g,苍术、制香附各5~10g。

加减变化:气虚者加用党参、黄芪、白扁豆、炒白术;兼瘀血者选用蒲黄炭、五灵脂、参三七、茜草炭,或桃仁、乳香、没药之类;肝气郁滞者加柴胡、青皮、郁金之属;阴虚火旺则入生地、旱莲草、知母、地骨皮、黄芩等。

治疗方法出血时用上方治疗。出血前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下次月经周期的第10±2天开始用药,根据其湿热症情的轻重,选用清肝止淋汤,或三妙丸、四炒丸加减;若有阴阳气血亏虚者,用归芍地黄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其他兼证加减用药同前。一般每个经间期用药5~1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前服。治疗3个周期为1疗程。或平时口服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四妙丸等巩固治疗。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利湿止血。主治排卵期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本组38例,经用上方治疗,痊愈25例,占65.8%;有效11例,总有效率94.7%。如一工人36岁,每逢入夏月经1月2潮已3年。出血量时多时少,经血紫红,质粘稠,历5~7日净。今年入夏以来月经紊乱已4月。现除上证外,伴腰酸肢懒,纳呆,胸闷、尿赤少,平时带下多味腥,体胖,有慢性宫颈炎史近10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妇检除宫颈糜烂外,余无异常。病属湿热损伤冲任之经间期出血,治拟清热利湿止血,用上方加蒲黄炭10g。5剂后复诊,诸症减轻。续前方3剂,并晓之以病有季节性、复发性,应提前预防,嘱用知柏地黄丸和四炒丸交替口服。一年后随访,月经规则。

经验体会经间期出血,即排卵期子宫出血。此期由于肾中阴阳血气消长转为变动、顺接不稳定等原因,极易受到内外邪气的干扰和损伤,从而发生病变。本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常发病和复发于6~9月,此间“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故治疗上当清热利湿。重视“治未病”,由于本病有一定季节复发的倾向性,故宜在次年相近季节的前1~3个经间期进行出血前预防治疗。通过药物治疗调节阴阳气血的盛衰,可使疗效提高,病程缩短,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治疗目的。

方剂来源王净.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2):21.2.缩宫灵药物组成马齿苋、益母草各3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出血期间服用。血止后再改用其他药物调整月经周期或治疗原发病。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缩宫止血。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刮宫后出血、经间期出血,以及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放环后、电熨后、不合理使用激素、盆腔炎等所致的各种出血。

临床运用以上方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00例,结果:服药不超过9剂,阴道出血完全停止,被评为痊愈者83例,占83%;服药9剂后阴道出血较前减少,但仍未停止,被评为好转者13例,占9%;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如患者金××,临床诊断为“功血”,继发贫血(阴道出血持续60余天),服本方2剂后血即止住。

经验体会根据中医学治疗崩漏的原则“急则治其标”而创制缩宫灵方,经初步临床观察,发现药味虽少,但疗效较高,容易掌握,对功血、刮宫后出血、盆腔炎等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有止血效果。临床证实本方无过寒过热之偏,无任何副作用,对各种辨证分型(如阴虚血热、气虚出血、血瘀型、实热型)的出血均可应用。对未婚患者尤为适宜。

方剂来源李秀珍.缩宫灵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00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