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和心衰能医治好么?在饮食上应该禁忌什么?宜多吃什么?
目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主要有强心剂、利尿剂、扩张血管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肾上腺能阻滞剂几类,其功能各有不同。
先说强心剂
强心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来保证足够的血液排出量。
洋地黄是常用的强心药物,可使心率明显减慢,使心室舒张压降低,因而有利于心肌代谢的恢复与心功能的改善。强心剂对左室功能异常及多种心律失常有效。但在应用洋地黄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中毒。
至于利尿剂
顾名思义,利尿剂是增加尿量以促进体内水份和电解质的排出,从而减轻心脏工作负担,消除全身组织和器官如肺、足踝部水肿的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用有些利尿剂会过多的排出身体所必需的钾,引起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过低和电解质紊乱,因此许多利尿药必须间歇使用,并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橘子汁),或根据医生的指示补充钾盐。
服用利尿药的时间不要太晚,以免夜间多次起来上厕所而影响休息。另外,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体重,以监测体重减轻的程度(因为滞留在体内的体液被排出),并做记录,等下次复诊时提供给医生作评估药效的参考。
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主要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来降低血压,使血液流动更通畅,并可减少心脏泵血时的阻力,以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人身体的需要。
这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颜面肿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以及低血压。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药期间必须定时(如每天1次)测量血压,并做记录。另外,每次站起来时动作要慢,以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到。有些药物可减慢患者的反应灵敏度,如果服药后出现头晕或反应不灵活,就不要驾车或操作机器,以免发生意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作用比较复杂,主要作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由于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病原理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药物的副作用都很明显,现代医学研究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上。
中医的药物作用一般比较温和,长期效果很好。目前我国首创的"中药强心剂"参桂胶囊是最典型的代表,该药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持久,其益气通阳、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心衰病人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填补了心衰病人慢性病程阶段治疗的空白和盲区。
但是对于急性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西药同时使用。
对于慢性肾衰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上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通常分为以下四期:
1.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此时的慢性肾衰病人通常临床上无症状,无氮质代谢产物潴溜。肾单位损害未超过常的50%(GFR80~50ml/min),尿素氮(BUN)<7.1mmol/L,血肌酐(Scr)<177μmol/L,此时肾脏损害最轻,肾小球与肾小管都没有纤维化,之哟轻度的血液循环障碍,肾脏病理损伤轻,而且损伤范围局限。
提醒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病人此时需要抓紧治疗,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消除蛋白与潜血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对于根治肾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此时忽视治疗,或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蛋白潜血反复出现,临床症状逐渐明显,此慢性肾衰代偿期病人预后不佳,病理损伤将持续加重,很快将进入失代偿期阶段。
此时的慢性肾衰并不严重,治疗及时且有效可以恢复肾脏原有功能,但是一旦耽误治疗将严重增加治疗难度。
2、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此时慢性肾衰病人开始出现轻度的乏力、贫血、浮肿、食欲减退等周身症 状,剩余肾功能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尿素氮(BUN)>7.1mmol/L,血肌酐(Scr)达到186~442μmol/L,此时的慢性肾衰病人相比与代偿期病情较为严重。但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来看,此时虽然病理损伤较为严重,但是失代偿期到尿毒症期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发展较慢,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肾脏纤维化虽然已经开始但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蔓延,是最有价值的可逆期,只要治疗科学此期预后仍然较好,在四期中也并不是最严重的。
3.肾功能不全衰竭期:此时慢性肾衰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内生肌酐清除率(GFR)20~10ml/min,尿素氮(BUN)17.9~18.6mmol/L,血肌酐(Scr)451~707μmol/L。对于肾功能衰竭期的治疗,治疗重点应该是缓解肾衰竭并发症,保护残留肾脏功能,逆转损伤的肾单位,
由于慢性肾衰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肾单位结构已经变性、纤维化及萎缩,因此,对其处理不像急性肾衰那样可以渡过危险期,等待病情逆转和恢复健康。肾衰患者一旦进入终末期 ,一般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费用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