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四合院正房若是有五间,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

北京标准的四合院中,基本上应具有以下建筑,即:前院、中院和后院。而这三个小院又是由倒座房、正房、垂花门、东西厢房、耳房、过道、走廊、后罩房等建筑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十多口人,如何分配这些住房呢?

外院:其中大门一间,门役一间,会客厅两间,长成的第三代男孩子一间。这样,前院的五间倒座房都起到了作用。

正院:北房五间,正房为房主人当中最高长辈居住。如房主人有二房时,大太太多住正房上首,即北房东侧。二太太则住北房西侧。西厢房三间,为第二代大爷,大奶奶住。自然,东厢房三间为二爷,二奶奶住,后院罩房多为姐妹住,耳房为女仆住。 ?

长辈住正房

晚辈住厢房

南房作客房或书房

按长幼顺序分住各房

女眷则住在远离大门的庭院深处(一般男性访客是不准进入内宅的)

男仆人只能住在外院

总之,北京人在居住方面总是体现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杂屋为附,倒座为宾观念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的载体,又是礼制宗法家族等级的产物,老北京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和传统的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