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方有益于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以前者为多见。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轻者鼻涕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而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

中医学将本病称为“鼻衄”,古人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尚有不同的命名,如伤寒鼻衄、时气鼻衄、虚劳鼻衄、经行鼻衄、红汗、鼻洪、鼻大衄等。

方一桑菊饮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18克,菊花15克,桔梗9克,连翘9克,杏仁9克,薄荷6克,芦根12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阳络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重用桑叶疏散上焦肺热;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连翘、薄荷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具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还能抑制组织胺所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凉膈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各600克,山栀子、薄荷叶、黄芩各300克,连翘?1.2?千克。

功用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胃平素有积热或过食辛燥,胃热炽盛,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液妄行,由鼻而出,发为鼻衄。

方解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薄荷、连翘疏解外邪;竹叶清热利尿,引热下行;大黄、芒硝、甘草利膈通便。全方清上泻下,火热清,则鼻衄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连翘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大黄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血小板增生,缩短凝血时间,从而止血。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切片,蜜少许煎至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每日2次。

方三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12克,栀子18克,黄芩9克,泽泻12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蒸迫鼻窍,血随火动,血溢脉外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生地黄、当归养血调肝,佐柴胡疏肝解郁,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本方中所含栀子、黄芩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四泻心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连9克,黄芩12克,大黄6克。

功用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五志过极,心火亢盛,迫血妄行,鼻血外涌可发为鼻衄。

方解大黄、黄芩、黄连苦寒直折,清心泻火;可加白茅根、侧柏叶、茜草等加强凉血止血之功;心烦不寐可加生地黄、木通、莲籽心以清热养阴,引热下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血小板增生,缩短凝血时间,从而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五知柏地黄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24克,知母18克,黄柏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鼻窍,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肾,泽泻、茯苓泄肾健脾利湿,牡丹皮泻火祛瘀,知母、黄柏泄虚火。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有保护血小板,使之不易破碎的作用,并能促进瘀血吸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六归脾汤

出处《济生方》

组成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炙甘草6克,黄芪12克,龙眼肉9克,酸枣仁9克,木香9克。

功用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主治脾不统血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道,发为鼻衄。

方解本方气血双补,兼养心脾,脾旺生化有源,统血摄血之权自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使疲劳和受害的肌细胞很快恢复,增强体力;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可防止氯仿、组织胺或负压所造成的渗透性增加现象,并能使X射线引起的脆性增加的病理现象迅速恢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七泻白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各30克,甘草3克,粳米50克。

功用清肺泻热止血。

主治肺热上灼,鼻窍阳络受损而致鼻衄,伴咳嗽、痰黄、舌红,脉数等症。

方解本方以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地骨皮泻肺中伏火;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火热下降而衄自止。

药理方中地骨皮有解热、止血作用;桑白皮对呼吸系统有平喘、止咳、祛痰作用。

用法上药锉散,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饭前服。每日1剂。

方八三生饮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生地黄20克,生桑皮20克,生侧柏叶15克,降香6克,桔梗10克,炒枣仁10克,麦冬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火降逆止血。

主治气火上逆而致鼻衄,伴身热,头痛、咽喉干燥、咳嗽痰黄等症。

方解方中生桑皮疏散风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生侧柏叶、降香凉血止血;桔梗引药上行;炒枣仁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有止血作用,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生地黄亦有止血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九茜根散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茜草根、黄芩、蛤粉炒阿胶、侧柏叶、生地黄各30克,炙甘草15克。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分有热血液妄行而成鼻衄。

方解方中茜草根、蛤粉炒阿胶、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阿胶能改善体内钙平衡,使血清钙含量增高,促进血液凝固以止血。还能使体内被减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迅速增多。

用法上药为末,每次取12克,以水2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70毫升,去渣温服。每日2次。亦可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独圣汤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黄芩150克。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鼻衄。

方解本方重用黄芩一味,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芩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故能止血。

用法上一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21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温服。

方十一茜梅丸

出处《普济本事方》

组成茜草根、艾叶各30克,乌梅肉15克。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量不多,血色鲜红者。

方解方中茜草根、艾叶凉血止血;乌梅肉收敛止血。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茜草根能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故能止血。

用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乌梅汤下。每日2次。

方十二四生丸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份。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鼻衄,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有力。

方解方中生柏叶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荷叶清热止血散瘀;生艾叶性温而止血,有制约寒凉,防止留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有止血作用,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生地黄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

用法上药捣烂,制成丸剂。每丸20克,每次取1丸,温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