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肉中刺偏方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掌握东汉权柄长达25年之久的一代枭雄曹操不甘心的闭上了双眼。由此,三国时代的大幕也徐徐拉开。之所以说曹操不甘心,是因为他的两大对手刘备、孙权此时仍然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甚至在战场上让一生用兵如神的曹操吃瘪。这对于曹氏篡汉自立的计划来说,无疑是构成了极大威胁。但曹操之死,却让刘备、孙权同时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反应。

刘备视曹操为一生之敌,然而曹操死后,刘备却立即派出使节到洛阳吊丧;孙权曾几次挫败曹操鲸吞江南的野心,并称他与?老贼?不共戴天,然而在曹操死后,孙权没有与曹魏翻脸,反而立即接受了曹丕对他的册封,主动对曹丕示好。曹操之死,孙刘两家都没有乘虚而入,反而是纷纷向曹魏示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刘备为何要讨好曹魏?

在历史上,刘备曾经短暂的投奔过曹操,而曹操也十分重视刘备,给予重用。但是,刘备顶着?汉室宗亲?的光环,也被曹操认为心有异志,对其防范甚严。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来试探刘备,而刘备则用惊吓失态来掩饰,躲过了一劫。

很快,刘备借征讨袁术的机会,带兵出逃徐州,从此开始一生与曹操为敌。此后,刘备被曹操打得东逃西奔、无处落脚,直到后来寄居荆州,并在赤壁之战中翻盘。而后,他又占据西川,并在汉中击败曹操,实现了人生逆袭。

但曹操死后,对于这样一个掐了几十年的老对手,刘备怎么会突然心软了呢?《三国志》注引《魏书》记载:?备闻曹公薨,遣韩冉奉书吊,并致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刘备听说曹操死了,马上派出一个叫韩冉的使者过去吊唁。韩冉并非空着手去的,他还带去了刘备的厚礼。然而,魏文帝曹丕并不领情,竟然放出话,要荆州刺史将刘备使者斩杀,以断绝双方的任何交往。

刘备吊唁曹操,并非真的英雄惜英雄,他的用意起码有两点:

第一,联魏攻吴。曹操死前,刘备刚刚失掉了大将关羽和大本营荆州。这不仅让他痛失一臂,也使得?隆中对?策略彻底破产。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必须与曹魏交好,以此来专心对付孙权。所以,这次吊唁,也是刘备缓和曹刘矛盾的?破冰之行?。

第二,探听虚实。刘备派出使者到曹魏吊唁,还有探听魏国虚实的目的。曹操虽然生前已经加封为魏王,但始终没有走出篡汉自立的最后一步。而他的继任者曹丕,是否有此心思,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刘备派出使者的目的,就是要弄明白曹丕对待汉献帝的态度,是保留还是废掉。结果,曹丕非常不给面子,根本就不让刘备的使者进来,还扬言要杀之。

我们常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况且,曹刘两家当时尚未处于战争状态。曹丕此举,实际上是摆明了要将曹操未尽的篡位事业进行到底。所以,刘备也在成都加紧了自己的称帝步伐。

但是,客观的说,曹丕要斩刘备使者的行为,是值得商榷的。刘备与孙权撕破脸,这对于曹魏是有利的。如果曹丕能够联手刘备,对付孙权,那么很可能将东吴攻灭。而东吴亡后,蜀汉必然孤木难支,这正是曹丕一统天下的最佳机会。可惜,曹丕选择了拒绝刘备,坐山观虎斗,并未抓住有利时机。

二、孙权为何要讨好曹魏?

其实在曹操死前,孙权已经向曹操称臣了。

攻取荆州,这符合孙吴的核心利益,孙权并不想养虎为患,坐视关羽做大做强。在公元219年,关羽率军攻打襄樊之际,孙权已经秘密给曹操写信,声称要?讨羽自效?。

然而或许曹操对关羽是真爱,或许曹操想让关羽、孙权二虎相争,他命人将孙权的这封书信射往关羽营内。可关羽犹豫不决,贻误了最后的战机,导致撤退不及,丢了荆州。孙权为了夺取荆州,甘愿向曹操称臣,并保持了进贡关系。他深知,此时形势已不同于以往,刘备才是他最大的敌人。而曹操一死,曹丕就立即封孙权为吴王,目的是让孙刘相争,以便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看到了这一点,孙权才没有像刘备那样立即称帝,而是继续向曹丕称臣。这正是孙权的高明之处。作为他来讲,在形式上接受曹丕的领导,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他不像刘备,有着大汉皇室的血统,不得不去履行复兴汉室的义务。他也不像曹丕,拥有绝对多的领土和军队,可以放心大胆的称帝。孙权向曹丕称臣,无疑是在学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以暂时的卑躬屈膝,来换取北方的安宁。

三、曹丕为何厚孙权而薄刘备?

对于曹丕来讲,孙权的主动示好,曹丕能够笑纳,刘备的主动示好,他为何却毫不领情呢?

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正统性的问题。刘备以汉朝皇室自居,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无时无刻不在表明自己大汉正统的地位。而曹丕为了篡夺帝位,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必须否定刘备的合法性。所以,在正统性的问题上,曹丕可以对孙权视而不见,但必须以刘备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正统性问题上,曹丕与刘备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也是他扬言要斩杀刘备使者的重要原因。所以,面对孙刘两家同时示好,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曹丕也必须有所扬弃,选孙权而不选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