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港镇的行政区划
双港镇共有十六个村,即何庄村、宋庄村、黄庄村、卢庄村、李楼村、小辛庄村、桃源沽村、双港村、海河湾村、南马集村、北马集村、先锋村、郭黄庄村、前三合村、后三合村、西三合村。
1.何庄村:何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北方向,与镇政府相距2.5公里,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只有一头大牛与几户贫苦农民相依为命,所以称牤牛窝,后来,这几户贫苦的农民在海河旁,靠海河的水休养生息,繁衍后代,村户增多,人们又改称河庄子村。解放后河改成何,何庄子村共有总户数1190户,耕地面积551亩,是一个以工副业为主的村庄。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北方最大的交易市场。
2.宋庄村:宋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北方向,与镇政府相距4公里,全村共有1145户村民,耕地面积669亩。相传在明朝年间,燕王扫北时,燕王手下有一个姓宁的首领为其部下分封土地,就把宋庄村地域分给姓宋的所有。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地取名宋庄村。
3.黄庄村:相传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移民黄姓来此定居,靠海河休养生息,繁衍成村,称黄庄村。全村总户数834户,耕地面积576亩。
4.卢庄村:据说在明朝永乐年间一个姓卢的在此落户安家,后繁衍成村,名曰卢庄村,卢庄村位于双港的北面,,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总户数753户,耕地面积为316亩。
5.李楼村:据说早在燕王扫北时,有一户姓李的来此定居。李氏在此地建了一所似楼非楼的宅院,他即种地,又利用这宅院制作经营金银首饰,人称这宅院为李楼,后来又来了不少外迁户,逐渐繁衍成村,就称李楼村。全村耕地面积560亩,以工业为主,总户数为821户。
6.小辛庄村:小辛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东北,距双港镇政府2公里,村里共有457户人口,耕地面积为549亩。最早生活在这快工地上是李氏宗族,到清朝末年李氏地主在此修建了李氏祠堂,用来祭奠已故李氏家族的亡灵,人称此地为小鬼庄。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的坟墓越来越多,李家就雇佣外来佃户为之看墓,外来佃户越来越多,深受李家剥削,生活极为辛苦,于是改称小鬼庄为小辛庄。
7.桃源沽村:据说明朝末年,南方有位王氏在此落户,当时以晒盐为业,后来围荒造田,便把此地起名为王家滩。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逐渐成村落,又以种田为主,就把王家滩改名为桃园沽,清朝末年有一举人又把桃园沽更名为桃源沽。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东北,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078亩,总户数1079户。
8.双港村:双港村东靠老海河,南邻赤龙河,这两条河在村东南形成小港叉,成为从大沽口去天津的水陆交通要道,人称双港,故称此地为双港村。全村总耕地面积为845亩,总户数为2183户,津沽公路在村内穿过,交通方便,是双港镇政府所在地,是双港镇工业、商业、文化的中心。
9.海河湾村:海河湾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南部,距双港镇政府0.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44亩,总户数为638户。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人迁居于此地,以捕鱼耕田为生,后繁衍成村,在清朝光绪年间,李鸿章的部下来这里驻扎,镇守老海河口,因为驻扎这里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所以,人们都称此村为蛮子营。这村名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82年10月地名普查时,因此地地处老海河拐弯处,所以将蛮子营改为海河湾大队。
10.南马集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西南约2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23亩,总户数为823户。传说明朝朱扫北时马队在此经过,曾在此栓马停留,在停留期间买卖牲口,此地北面也有个买卖牲口的村称北马集,故称此村为南马集。
11.北马集村:北马集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部约2.5公里,东临双港村,西靠先锋村,南临南马集村,北接双林农场。据统计该村共有1519户人口,耕地面积162亩。
12.先锋村:先锋村位于双港镇西北,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共耕地面积56亩,总户数为249户。
13.郭黄庄村:传说在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陕西洪洞县有郭氏三兄弟随军路经此地,老三就在此定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逐渐成村。因老三和当时皇帝有亲缘关系,手中有龙旗,所以称此庄为郭皇庄,后来又把皇字改为黄字。称郭黄庄至今。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正西约4公里,据统计,全村总户为710户,总耕地面积298亩。
14.前三合村:传说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来此分三处占地安民,取名三股庄,也称三个庄。前面一处称前三股庄。后又把三股庄称三合村,前三股庄便称前三合村。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南方向约4公里,有耕地面积1596亩,总户数为695。
15.后三合村:后三合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来此分三处安民,因在前三合后,所以叫后三股庄,后改名为后三合村。该村总户数为1009户,总耕地面积2271亩。
16.西三合村:西三合村的原址在西郊区北里八口村内。祖先是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浙江绍兴府人,随军定居北里八口村内,后迁址现西三合村。全村总户数518户,耕地面积143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