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偏方
上善若水
老子(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
居善地(4),心善渊(5),与善人(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动善时(10)。
夫唯不争,故无尤(11)。
--------------------------------------------------------------------------------
说明:
(1)上善若水,
注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样。上善,《辞海》:“犹至善也。上,高也。《尔雅·释亲》郭注:高者,言最在上也。善,伦理学名词。凡具有人格者之负责行为,其自身有绝对价值者曰善。”
吴澄说:“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校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乙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私利,居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争。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
吴澄说:“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万物之功,而不争处高洁,乃处众人所恶卑污之地。”
(3)故几于道:
注因此几乎同于大道。几,《辞海》:“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近也,《易·小畜》:‘月几望。’庶几也,《汉书·东方朔传》:‘可几而见也。’通冀。”此处老子借水喻道,以水性喻道性,故庶几于道也。
肖天石说:“水之为德,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4)居善地,
注居处良善的地方。
肖天石说:“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
(5)心善渊:
注心神善于渊静,即心不外驰,静如渊泉止水。渊,《小尔雅·广诂》:“深也。《管子·度地》:‘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庄子在宥》:‘其居也。渊而静。’郭注:‘静之可使如渊。’”
范应元说:“心善渊者,中常湛静。”
肖天石说:“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
(6)与善人:
校帛书甲本作“予善信”。“善信”系下句“言善信”中文,此处显有脱简;乙本作“予善天”。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作“与善仁”。
注相与善为道的人。
(7)言善信:
注说话善于信实。
范应元说:“言善信者,声不妄发。”
(8)正善治:
校帛书如此,从之。王本同。傅本作“政善治”。张松如说:“古书‘政’、‘正’本多通用。”陈鼓应此处作“政善治”,意为“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绩。”谨按:此处“正”应按其本义解为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正善治,”,乃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从而“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注正事善于治理。《辞海》:“正,常也。”老子说:“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正者,奇之反。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范应元说:“政善治者,德惟无私。”
肖天石说:“改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
(9)事善能:
注事业善于胜任。能,《辞海》:“胜任也。”范应元说:“事善能者,无所不通。”
(10)动善时:
注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时,《辞海》:“适合时宜曰时。”
司马迁说:“与时迁徙,应物变化。”
肖天石说:“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新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便圣人而不惑也。”
(11)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正因为它不争,因此没有怨尤。
范应元说。“夫惟不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肖天石说:“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