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研究“豆腐”:打开药食同源的“钥匙

“此‘豆腐’非彼‘豆腐’,如果没有实验室的设备,是很难处理出来的。”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吴钧说。

此前,他的有关“豆腐”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生物医学界的关注,常见食物是否真的如中医药所说“药食同源”,吃也能治病?他从科学的角度实验验证了这一点。

经过实验室科学处理之后的“豆腐”,不但能够作用于创伤、疤痕修复,还能够对骨修复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于医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能够带来更多启发。”

还在上学期间的吴钧就对“蛋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你不觉得蛋清实际上是很神奇的东西吗?”结合自己的专业,他觉得蛋清就是生物医学的载体。

他解释说,蛋清可以为鸡的胚胎提供所需的各种各样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够储存很长的时间不变质,仔细研究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和时间有限,他并没有将蛋清的研究付诸实践,但是心中还是对这种普通食材的研究保留了浓厚的兴趣。

“吃什么补什么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 历史 发展时期。

“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感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之外,更想为振兴中医药能够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吴钧坐在办公室内,和记者聊起了他的初衷。

他继续说,当然从一名科学家的角度,出发点是能够让全人类享受到 科技 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而这种好处能够从中国人能够享受到开始,是最好不过的了。

“中医药里有着‘药食同源’的说法,就是讲求吃什么补什么。”吴钧说,也就是说,人们在吃不同东西的时候,也能够产生如“药物”带来的一定效果。所以,食物也就成为了医疗领域及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个方向。

他介绍说,这方面的研究是此前人没有做过的,究竟日常食物里,能不能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日常的食物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额外的效果?而“吃什么补什么”的中药理念是否能够通过科学的研究的到印证?这些都引起了吴钧强烈的兴趣。

加之此前就对“蛋清”产生过研究的想法,他就带着学生一起开始了对普通食材的研究。

第一种食材,吴钧选择的是中国人发明的传统食材——豆腐。“全球有十几亿人都在吃着豆腐,而且它也是在海外不多的几种中国特色的食材之一。”

“豆腐”能否应用于生物医学?

“来到广东之后,发现这里似乎每顿饭都有豆腐。”吴钧告诉记者,他是江苏人,在来到广东之前,去过中国最南的城市就是杭州,所以对广东毫不了解。但是,他还是注意到广东人对于豆腐的钟爱。他来到广东之后,每次和同事们出去吃饭,几乎每一顿都会点一份豆腐。

“这也让我想起来,自己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没有办法每顿都能够有肉,但是没有肉的那段时间,母亲总会用豆腐来代替补充蛋白质。”吴钧说,因此,他觉得豆腐食用如此普遍,那它是否真的会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应用的空间呢?

此外,到过北方的吴钧,还记起了北方的一种“冻豆腐”,“冻豆腐的蜂窝状的孔隙,很像是三维多孔支架的样子”,在这种支架内,可以长各种各样的细胞。那豆腐是不是也能够具备这些功能呢?

“细胞喜不喜欢,安全性如何,是否会被排斥、发炎,这些都是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吴钧介绍说,为此,他和他的学生们就开始买起了各种各样的豆腐。“有从超市买的,也有从菜市场买的,还有的是学生自己卤水点的豆腐。”他说,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尝试之后,最终确定了比较“标准化”的豆腐,甚至在他们发表在学术期刊的最后,还附加了一份“制作豆腐”的“攻略”,让豆腐不但“标准化”,而且还能够“可重复”。

“豆腐”可促进伤口愈合

“去年年初,我们在期刊发表了有关豆腐的研究,让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多了许多关于这个思路的启发。”吴钧说,通过研究发现,经过将豆腐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处理之后,其中的确能够对大面积的创伤起到促进愈合的作用,同时,在创伤部位使用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豆腐”,降低疤痕的产生甚至不会留下疤痕。

此外,由于豆腐是由卤水点成的,因此豆腐中含有钙,它是否会对骨骼的愈合起到一定作用的?

他和其他的研究人员,将含有豆腐的“添加剂”使用在实验兔子断骨的部位,的确提高了药物对骨头的修复,增加了断骨之间的骨密度。“因此可以看出豆腐对于骨的修复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他强调说,其中作为添加剂的“豆腐”实际上是经过实验室的多重处理之后得到的,而且处理的仪器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所以,个人家庭无法处理豆腐到直接作用的程度,也希望人们不要刻意去模仿,或是将日常实用的豆腐“神化”。

他告诉记者,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注意到这方面的领域,多一些中医药、普通食材方面的研究,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角度和启发。

之后,他又对自己念念不舍的蛋清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作为蛋清对于创伤的修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蛋清+蛋黄+蛋壳”的整蛋,对于骨修复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蛋清+蛋黄+蛋壳”三者之间不同的组合,则也衍生出更多的研究方向。

“哪吒莲藕重生”

除了豆腐和鸡蛋,吴钧还对莲藕和面粉产生了兴趣。

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接受一家自媒体采访后,对方用的“古有哪吒莲藕重生,今有科学家磨豆腐组织再生”的标题,让他对莲藕也产生了关注。

“莲藕有比较好的三维结构,其中有许多天然的孔隙,对于骨修复的过程中,或许可以用作三维支架材料。”吴钧回忆说,因此,他对莲藕展开了研究。

他带记者来到实验室,拿出了一包类似于“莲藕干”的实验成品,介绍说,这袋“莲藕”并不是普通的莲藕烘干之后的产物,而是经过了液氮急速降温,然后经过许多步操作之后得到的,其中的三维支架更加明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民间流传的偏方,有的也有一些借鉴意义。”吴钧说,有关面粉的研究,就是从民间偏方得到的灵感。由于民间有偏方称面粉对于烫伤、烧伤有一定的治愈效果,因此他们就将面粉泡在水里,然后通过面粉的提取液进行研究。“提取液是一种混合物,但是方法简单可重复。”他发现,通过面粉的提取液,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确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他说,经过这些研究发现,“药食同源”的确可行,常见的食材经过科学的加工处理之后,也能够产生对身体有益的效果。“所以,这对于医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能够带来更多启发。”

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吴钧介绍说,有些中药、草本植物的成分已经明确,其中含有西药中常说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抗氧化功效。

“我们也是朝着生物医学材料的方向来努力。”吴钧告诉记者,如果利用新的材料聚合物,即医用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就可以保证其安全、低毒等特点。具有生物活性单体制作而成的聚合物,是天然材料的产物,不但在安全、低毒等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其载体还可以参与到药物治疗当中。

他举例说,如果药物是战斗人员,药物载体就是辅助人员,而如今辅助人员也加入到了战斗序列当中,参加战斗,肯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他告诉记者,其实他挑选研究的食物也是经过调研、筛选之后确定的,但是,由于该领域此前没有进行过开拓性研究,所以,他们要做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者对这方面研究非常感兴趣,说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吴钧说,这种概念性的启发,对于整个中医药领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 对于食物的关注,也是对文化的关注,“吃是文化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中国传统食物的研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当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技术,遇上最普通的食物食材,他相信,一定能够开拓更加广阔的生物医学领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