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福呢?

新数羊正念睡眠孙伟博士《乐眠日记》:增加幸福存款

积福,就是增加幸福的“资产”。如何积福呢?主要有两个途径:“孝”和“善”。

首先是“孝”。儒家非常推崇“孝”,认为教育应“首孝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时候,先教孩子孝顺父母,如果最后还有余力,才学习文化知识;佛家对于“孝”也很重视,指出“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这些论述都是在讲孝的重要性。

为什么“孝”如此的重要呢?如果我们自己是一棵树的话,那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所以孝顺父母就是为自己“养根”和“积福”。

其次是“善”。什么是“善”呢?利他即为“善”。儒家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朝大儒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道家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佛家讲究“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凡四训》的作者明朝袁了凡先生通过日行一善而改变了命运,可谓是“善有善报”的典范。

为什么“善”如此重要?因为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所以,“善”好比是我们人生的发电站,为我们送来源源不断的幸福。利他行善也是需要智慧的,要不然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助人的智慧就是掌握“予”和“受”的平衡。“予”者要力所能及、顺其自然、满心欢喜、不求回报。给予的一定是对方(“受”者)所急、所需之事。善的大小不在于给予的多少,而是王阳明所讲的“一念向善”,即时刻都有一颗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