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偏方健脾益胃?
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来供给,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大都重视保护脾胃,强调“胃气”的重要性。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
方一五味芡实粥来源《常见病药膳》组成五味子10克,芡实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功用健脾补虚,涩肠止泻。
主治适于脾肾虚寒、久泻乏力的患者食用。脾虚泄泻患者尤佳。
方解五味子性味酸,温。入肺、肾经。能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日华子本草》:“下气,消食,止渴,除烦热,……”芡实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以上二药配伍,意在增强此方固肾健脾、涩肠止泻之功效。再与健脾养胃之大米同烹后,加入白糖调味,适于脾肾虚寒、久泻乏力的患者食用。
用法将五味子、芡实洗净,大米淘洗干净。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文火煮30分钟,撒入白糖,再烧煮5钟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粥适量,正餐食用。
注意事项内有湿热、感冒咳嗽者不宜食。
方二健胃粥来源《新编食疗汤补大全》组成牛百页(又称牛胃、牛肚)250克,姜丝少许,大米100克功用益气血,健脾胃,助消化。
主治治疗小儿病后虚弱、食欲不振、气血不足等。
用法牛百页用盐搓揉洗净,用滚水渌一次去污秽物。再清洗一次,切小块,加大米、清水两碗半煲粥,分多次食。
方三芡实茯苓粥来源《百病食疗大全》组成芡实15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功用健脾补肾益气,强身益寿。
用法将芡实、茯苓捣碎,加水适量,煎至软烂。倒入洗净的粳米,加水煮烂成粥。分顿食用,连吃数日。
方四野鸭山药参汤来源《中国药膳大全》组成野鸭1只,山药50克,党参25克,生姜25克功用补脾益胃,增进食欲,补养气血,复元固本。
主治可用于肠胃虚弱所致的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等症。
用法野鸭去毛及内脏,洗净,与山药,党参、生姜共煮熟,加少许盐,调味食之。
方五人参莲肉汤来源《养生延年药膳集锦》组成人参10克,莲子肉50克,冰糖适量功用健脾益气,养心补肾。
主治适用于体弱、病后、年老、倦怠、乏力、自汗、失眠等病症。
方解民间常用本品为滋补小食品;莲子肉长于健脾益肾养心,配以人参,增强其益气之效。
用法人参、莲子肉放碗内,加水适量,浸泡半日,再加冰糖,将碗放蒸锅里蒸30分钟即可。人参可连续使用2~3次。每次蒸后喝汤,吃莲子肉。
方六豆沙红枣方来源《美味药膳养生疗病法》组成干豆沙50克,干大枣20个,白糖40克,熟芝麻10克,湿淀粉50克,鸡蛋清2个,干面粉、清水、熟油各适量功用健脾开胃,补益气血。
用法1.将大枣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煮沸5分钟后取出,除去枣核。
2.豆沙中加入白糖40克,熟油10克,清水适量,搅拌成豆沙馅。
3.拌好的豆沙馅分别塞入每个去核的大枣中。
4.鸡蛋清中加入湿淀粉,搅拌均匀,制成蛋清淀粉糊,将包有豆沙馅的大枣在干面粉上按一下,再裹匀蛋清淀粉糊,放入烧至二四成热的油锅中,炸透捞出、装盘、撒上焦香芝麻末,即可食用。
方七山药粳米粥来源《补益五脏药膳》组成山药20克,粳米100克,白糖20克功效健脾养胃,固肾益精。
主治适用于脾胃虚弱,暑月吐泻,小便不畅,烦渴,遗精等症。
用法山药洗净,切薄片;粳米去泥沙,淘洗干净。将山药、粳米同放锅内,加水,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加入白糖即成。每日1次,正餐食用。
注意事项本方为正常人四季补益脾肾之佳品,任何体质人士均可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