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内容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iframe border="0" marginwidth="0" framespacing="0" marginheight="0" src="/AInc/gg250_250.htm"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iframe>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 、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释名:读如齐尼。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气味:((根)甘、寒、无毒。

主治:1、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荠 、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荠 汤”。又方:荠 、大豆、茯苓、磁石、栝楼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共研细,加煮烂的猪肚子,捣匀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盐水送下。此方名“荠 丸”。

2、疔疮肿毒。用生荠 根捣汁内服,外用药渣敷疮。三次可愈。

3、脸上黑泡。用荠 、肉桂各一两,研细。每服一茶匙,醋汤送下。

4、中钩吻毒(钩吻的叶子类似一种芹类,误采食后有生命危险)。用荠 八两,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本草纲目

水部

露水

释名 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主治: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

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

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

---------------------------------------------------------------

明水

释名 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雾明目,饮此水,还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

浆水

释名 亦名酸浆。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 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 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浆水还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睡,调理脏腑,利小便。

----------------------------------------------------------------

腊雪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所能不能入药。

附方 腊雪能解一切毒。治时气温疫、酒后暴热、小儿热 狂啼等。亦治黄疸,但服时须稍加热。腊雪洗眼,能退眼红;煎茶煮粥,可以解热止渴;涂抹痱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