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以毒攻毒也可以治病,这是什么原理呢?
如果你说一个人被毒死了,然后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救出来,那你就能清楚的看出中医没有这个方法。在中医中,所有具有解毒功能的药物都是无毒的,如甘草、绿豆、紫苏叶等。如果有人中毒了,没有办法通过煮沸甘草或绿豆来拯救他们。而聪明的中医会根据中毒的症状开药方。
如果某些疾病表现出“毒”,如恶性疮、疔疮、腐烂的伤口,就用一些毒药。如独角莲、甘汞等。,就是因为这样的药物有这样的作用,这是由药物的药效决定的,没有生物克制的理论。
一个人身体好,不需要补药,只是每天需要补药。就算是最好的,所谓无毒的药也会变成毒药来伤害他。简单来说,一般认为饮用水有毒。如果一个人拼命喝水,喝多了,也会发生水中毒。
再比如刀可以切物体,有的人不切菜就伤人,有的人不拿刀就拿刀会受伤。
有时候,一定的毒性是解决某个问题的关键,合理使用就好。古语有云,恶人自有恶人磨,就是要经常用另一个恶人来对付恶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看中药是否水平高,而不是担心中药的毒性。西医也是如此。如果使用正确,就是药;如果使用不当,它就是毒药。
外感风寒邪会导致我们常说的“感冒”。这时候,如果及时煮一碗生姜红糖水,可以排汗生病,避免出现发烧、咳嗽等后续症状。生姜,温心发散,具有发汗解表、温止吐、祛痰止咳的功效。正是因为姜味辛、温、散,才能祛除具有滞、退、滞特点的风寒之邪。
从中医发展史来看,药物属性的总结是长期以人为“试验对象”的经验积累。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不知道冷、热、暖是什么意思,但他也有头痛。他可能会抓起一把“树叶”放在额头上,这样会让他感到凉爽,减轻疼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具体的认识:这种“叶子”可以治愈领导头上的痛。后来我们把“叶子”命名为薄荷,定义为辛凉。具有祛风散热、清利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