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5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6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7 肱骨小头骨软骨炎 8 椎体骨软骨炎 1 拼音
gǔ ruǎn gǔ yán
2 简介骨软骨炎又称骨骺缺血性坏死,系骨骺发育过程中部分血管发生闭塞而形成。病因与外伤或炎症有关。病变骨骺有死骨形成、吸收和新生骨替代而修复等三个阶段。全身骨骺受累不少,以股骨头、胫骨结节、足舟骨、跖骨头等多见。关节内骨骺受累时,修复后常影响关节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条)
4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或称OsgoodSchlatter病,其特点是髌韧带水肿和胫骨结节明显隆起、疼痛。11~15岁多见,好运动的儿童居多。此病与髌腱远端腱鞘炎,继发异位化骨有关。
临床表现为膝前方局限性疼痛,直接压迫胫骨结节或膝关节于抗阻力下伸直或屈膝下蹲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髌腱肥厚,胫骨结节增大。
早期于X线侧位片显示胫骨结节前方软组织水肿和髌腱增厚。晚期可见胫骨结节突出,外形不规则,或并发结节前上方有游离小骨块; 也可仅有游离小骨块而胫骨结节正常。最近研究表明,游离小骨块并非从胫骨结节脱落,而系髌腱深层发生的异位化骨。
减少患肢活动量4~6个月,病变可自愈。疼痛较重者可行长腿管型石膏制动4~6周。髌腱肿痛显著时,可用1%普鲁卡因加氢化可的松局部封闭。
5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又称Kohler病。本病少见,病儿多为男孩,4~5岁发病。病因与机械外力有关。足舟状骨于生长最快阶段受压,而致血运不足,骨化延迟,外形不规则。
临床表现为跛行。足舟状骨部疼痛。有时局部有反应性增厚和水肿。舟状骨上面的胫后肌附着点也可有肿胀、压痛。X线侧位片显示舟状骨变扁,有不规则稀疏和致密相间的阴影。
轻型可用足纵弓鞋垫支持,重者最好用内翻10~15°,跖屈20°的行走石膏靴保护6~8周。本病预后良好,多于半年到2年内修复。
6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跖骨头骨软骨炎,也称Freiberg病。以跖前方疼痛,第二跖骨头有压痛为特征。青少年发病。女性多见。病变可发生于其他跖骨,也可为双侧性。病因不明,可能为积累性劳损引起血运不足所致。
临床表现为第二跖骨或受累跖骨部疼痛,局部肿胀和跖趾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跖骨头扁平,外形不规则,远端密度增加,近端骨质稀疏。
可采取保守治疗。急性疼痛阶段用短腿行走石膏保护,一般需3~4周症状始消失。然后,于鞋底的跖部加垫以缓解局部受压。少数病人症状可持续存在。
7 肱骨小头骨软骨炎又称Panner病。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和僵硬。肘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肱骨小头部有压痛,肘关节可有轻度滑膜增厚与渗出。X线片显示肱骨小头有不规则透亮区和密度增加。
用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急性滑膜炎消退、局部压痛消失后,改用吊带保护,肘关节可作少量活动。肱骨小头完全复原常需1~3年,有时残留肘关节永久性屈曲挛缩。
8 椎体骨软骨炎椎体骨软骨炎又称椎体骨骺炎、青年性驼背或Scheuermann病,系胸椎椎体二次化骨中心病变引起。多见于大儿童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圆形驼背,很少主诉,有时有肌肉酸痛或棘间韧带压痛。X线片可见胸椎呈楔形,椎体上下端骨骺存在时呈不规则状,椎体前缘之动脉沟很早闭合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