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该吃什么?

骨质疏松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的有害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预防骨质疏松。想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那么骨质疏松该吃什么?骨质疏松是何原因?

1、骨质疏松该吃什么

1、黄芪虾皮汤

黄芪20克,虾皮50克。先将黄芪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精盐等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佐餐当汤服食,能补益脾肾,补充钙质,抗骨质疏松。

2、芝麻核桃仁粉

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每日两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能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3、桃酥豆泥

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白糖适量。将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捣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能健脾益肾,抗骨质疏松。

4、茄虾饼

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两个,黄酒、生姜、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将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和味精,拌和成馅。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植物油六成热舀入一勺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经常食用,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5、萝卜海带排骨汤

排骨250克,白萝卜250克,水发海带50克,黄酒、姜、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黄酒,小火炖熟。熟后加入萝卜丝,再煮5~10分钟,调味后放入海带丝、味精,煮沸即起。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红糖芝麻糊红糖、黑芝麻各25克,藕粉100克。先将黑白芝麻炒熟后,再加藕粉,用沸水冲后再放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每日一次冲饮。能补钙,适用于中老年缺钙者。

以上就是调节老年骨质疏松的食疗药膳,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妨试试吧!食疗配合医生的积极治疗,一定可以让您的身体更健康!

2、骨质疏松是何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

一般来说,老年人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表现为1,25-(OH2)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故多数学者报道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可达30%甚至更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甲状旁腺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功能低下、正常和亢进皆有。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有研究显示各年龄组女性的血降钙素水平较男性低,绝经组妇女的血降钙素水平比绝经期妇女低,因此认为血降钙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静脉滴注钙剂后女性血降钙素的增高值明显低于男性,血降钙素的基础值与增高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报告,对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静脉滴注降钙素兴奋试验,未见降钙素储备功能有显著差别。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降钙素储备功能则都降低,后者更为明显,这提示降钙素储备功能的降低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血降钙素水平报道多数是降低,但也有正常和轻度升高的报道。

成骨细胞功能、肾的1-α-羟化酶活性随老龄化而受损,与此有关的1,25-(OH2)D3浓度降低,亦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其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例如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产生过多的内源性皮质激素或慢性甲状腺毒症,导致骨的吸收或排泄增加,这些都与骨质疏松症形成有关。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报道青年双卵孪生子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之间差异的4倍;而在成年双卵孪生子之间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报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个遗传影响的75%,经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调整后,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bb基因行者仅为BB型的1/4。此项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在各人种和各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如胶原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也有报道,但目前尚无肯定结论。

3.营养因素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