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古文字释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猜。

因为很多字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看不懂,或者看得懂但是放进文中完全是狗屁不通,此时只能靠猜。

至于什么时候猜对,什么时候猜错,也没有正确答案,一般而言,能读通就是猜对了。毕竟释读古代文字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古人说了什么,能读通,说明了解了古人说了什么,文字释读的目的就达到了,自然算猜对。

当然了,是结合现有文献和现有知识,有目的性地猜。

比如,《侯马盟书》里就有一段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字很好认,写成现代的字就是“麻夷非是”。

真的,不靠猜,鬼才知道这4个字放在一起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后来,有学者从其他文献中找到了释读这段话的线索。

《左传》里有:“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看了上面4个字,再看这8个字,就跟我看了满眼天书的韩语再看汉语一样,太好理解了,就是如果背叛这个盟约,就有神明带你上天。

另外,《公羊传》中也有一句类似,晋公子鱄说:“苟有履卫地,食卫粟者,昧雉彼视。”

“昧雉彼视”也不好理解,但这位公子说,如果有人敢踏上卫国土地,吃卫国的粮食,那么……显然,听起来像“妹纸鄙视”的这句话,一定是句狠话。

学者很快从“明神殛之”这句话找到灵感,认为“昧雉彼视”的意思应该是灭了他的氏族。

“彼=他们的”这很好理解;视和氏读音相同,而且视常常写作左边一个氏右边一个见(这个字打不出来,差评),是通假字;昧和灭读音相近,通假;雉嘛,应该也是和灭差不多的意思。

这样一猜,就解释得通了,如果有人敢踏上卫国土地,吃卫国的粮食,就灭了他全家。

这个解释简直毫无PS痕迹。

再来猜“麻夷非是”就好猜得多了。

毕竟侯马盟书嘛,首先你要知道侯马是个地名,侯马盟书就是在侯马这个地方出土的盟书,既然是盟书,自然就有相关要做什么的约定,也有违背约定的制约措施。那时候人们都迷信,因此制约措施多是“明神殛之”、“妹纸鄙视”之类的话。“麻夷非是”也是。

麻=灭,读音相近,通假,这个很好猜;

夷就是夷灭的意思,“夷三族”什么的也很常见(不容易呀,见到字形和意思都常见的字);

非=匪=彼,经评论区提醒,诗经里常见这种用法;

是=氏,这个也很好猜。

所以,“麻夷非是”=夷 灭 他的 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