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疗溼疹偏方?

皮炎性溼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面板病,治疗溼疹的偏方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治疗溼疹的偏方资料,仅供参考。

治疗溼疹的偏方

1.食盐6克,明矾15克,开水冲化洗患处。

2.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3.绿豆粉加冰片少许,涂患处。每天1至2次,数次可愈。

4.赤小豆研成细粉状,用鸡蛋清调匀后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3天。

5.黑豆油:黑豆油30毫升,黄蜡15克,共溶化成膏状。每天2次,外用1周。

6.淮米:淮米微炒,研成细粉;渗出液多者,将药粉直接撒上,日 3--5 次。渗液少者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

7.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8.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9.米仁赤豆汤:组成:米仁、赤豆各30克。制法:将米仁、赤豆加适量水煮烂,加适量糖,每日服二次,连服一个月。功用:清热、利水、除溼、用于溼疹、面板过敏性瘙痒。

10.豆腐菊花羹: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制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约200毫升,加入豆腐,调味品同煮沸,用适量水淀粉勾芡、搅匀即成。功用:清热解毒,用于溼疹、面板瘙痒及溼疹的恢复。

11.马齿苋拌香干:组成:马齿苋***鲜品***250克,豆腐干3块。制法:马齿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挤干,用刀切成细末。豆腐干切成小粒和马齿苋拌匀加适量麻油,调味品即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急性溼疹。

12.芦根鱼腥草饮:组成:鲜芦根100克,鱼腥草15克。制法:鲜芦根洗净切段,与鱼腥草同煮取汁250毫升,加糖适量,分二次服完。也可将煮汁直接蘸洗患处。功用:清热解毒,排脓。抗溼疹感染,适于溼疹感染病患。

1、绿豆对治疗溼疹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

2、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本方清热利溼除风,适用于面板溼疹、 *** 瘙痒等症。

3、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溼、解毒,适用于溼 疹及风溼痹痛症。

4、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 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5、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6、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溼疹水泡期。

7、黑豆馏油软膏,将土霉素擀成面加适量香油涂于患处。

8、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9、鲜地丁适量:捣成膏状,外敷患处。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黄,研细面撒患处。3天换药1次。

10、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制用法: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区域性。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11、鱼腥草治阴囊溼疹:先将水一斤烧开,再放入鲜鱼腥草100克***干草减半***,煎3一5分钟。

冷却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1一2次,可根据病症连续洗7一10天。一般经治疗后,可见区域性干燥,渗出液停止或减轻,瘙痒日渐消失。

12、食盐6克,明矾15克,开水冲化洗患处。

13、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14、绿豆粉加冰片少许,涂患处。每天1至2次,数次可愈。

15、赤小豆研成细粉状,用鸡蛋清调匀后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3天。

16、黑豆油:黑豆油30毫升,黄蜡15克,共溶化成膏状。每天2次,外用1周。

17、淮米:淮米微炒,研成细粉;渗出液多者,将药粉直接撒上,日3--5 次。渗液少者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

18、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19、米仁赤豆汤:组成:米仁、赤豆各30克。制法:将米仁、赤豆加适量水煮烂,加适量糖,每日服二次,连服一个月。功用:清热、利水、除溼、用于溼疹、面板过敏性瘙痒。

20、豆腐菊花羹: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

制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约200毫升,加入豆腐,调味品同煮沸,用适量水淀粉勾芡、搅匀即成。功用:清热解毒,用于溼疹、面板瘙痒及溼疹的恢复。

21、马齿苋拌香干:组成:马齿苋***鲜品***250克,豆腐干3块。制法:马齿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挤干,用刀切成细末。豆腐干切成小粒和马齿苋拌匀加适量麻油,调味品即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急性溼疹。

22、芦根鱼腥草饮:组成:鲜芦根100克,鱼腥草15克。制法:鲜芦根洗净切段,与鱼腥草同煮取汁250毫升,加糖适量,分二次服完。也可将煮汁直接蘸洗患处。功用:清热解毒,排脓。抗溼疹感染,适于溼疹感染病患。

23、绿豆30克,百合30克,苡仁15克,芡实15克,淮山药15克,冰糖适量。将绿豆、百合、苡仁、芡实、淮山药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烂熟后,加冰糖即成。每日分2次服完,连服数日。

清热解毒,健脾除溼。适用于脾虚溼盛型溼疹,皮损不红,渗出较多,瘙痒不剧,口淡,舌苔腻者。

24 、萝卜藕汁饮,鲜藕100克,白萝卜100克,蜂蜜30克。将鲜藕、白萝卜洗净切碎,放人榨汁机中榨汁,过滤后在汁中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每日2次,随饮随榨。凉血止血,润肠养肺。慢性溼疹偏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溼疹,皮损肥厚,伴有抓痕血痂者。

25、 莲花粥,初开莲花5朵,糯米80克,冰糖适量。将莲花用清凉水洗净,掰成单片;糯米淘洗干净;冰糖用温水化开。

治疗溼疹经典中药偏方

1.鲜马齿苋300克,加水半脸盆煮沸3分钟,去渣,用药水将新毛巾浸透,溼敷患处,日3次,每次40分钟。

2.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3.密佗僧、黄柏、甘草各10克,冰片2克,研细末,外敷患处。

4.荆芥、防风、透骨草各30克,水煎后加醋250毫升泡洗,主治手部溼疹,对脚气也有疗效。

5.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溼疹水泡期。

6.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7.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区域性。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 次。

8、古方中有一条是用蜈蚣治疗溼疹,它的原理是“以毒攻毒”。蜈蚣三条,猪胆汁少许。将蜈蚣烘乾,碾成粉末,用猪胆汁调均,敷到患处。

9.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10.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溼、解毒,适用于溼疹及风溼痹痛症。

11.吴萸螵硫散:吴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黄9克,冰片3克;上药共为细末,溼重流水者用药面撒患处,溼轻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药抹患处,每日2次。

12.苦参煎水:湖北来杭州打工的徐勇搬出了他姥爷的方法,到药店里买些苦参煎水洗澡,洗几次就好了。“只要几块钱就能治好。”

13.中医介绍给大家一个偏方,就是敷用青黛粉治疗溼疹,不过最好同时用中药内服调理,这样内外夹攻,会事半功倍!青黛粉适量,纯芝麻油。每晚临睡前涂抹一次,直到痊愈,如患处出水,可敷上滑石膏。青黛粉和滑石粉在一般大型中药店都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