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心理问题如何干预

从经济角度看震后中国社会中心价值重建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地震,不只让有数的生灵被吞噬,也让外地经济蒙受到了消灭性的打击对中国经济

“5·12”汶川大地震对2019年的中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这种冲击不只表如今宏大的人员伤亡——依据官方数据估量,最终死亡人数能够超越8万人,37万多人受伤——还表如今财富受损、经济运转中缀、社会零碎运转受阻、数千万人心思受创,及其其他更多方面。汶川地震之后,国际外市场人士都高度关注:此次地震将对中国经济形成何种影响?许多研讨机构给出了不同的判别。不同的判别来自对地震损失的不同评价,而判别差别则会影响到政府和相关企业在将来的资源布置或投资决策。在我们看来,如何客观、片面评价汶川地震形成的经济损失?这是必需首先面对的理想成绩。

国际外机构普遍低估了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汶川大地震之后,国际外不少研讨机构很快发布了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评价报告,相当一局部评价报告是在48小时之内疾速作出的。

如美林证券在地震当天(5月12日)就推出报告以为,大地震能够不会对中国经济及其微观经济政策带来明显影响。相比往年1-2月的大雪灾,地震对中国微观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小得多”,由于地震涉及的面积较小,继续工夫也很短。美林证券还以为,遭遇地震的四川省并非制造业中心,该省的消费总值仅占中国GDP的3.9%,四川省制造业产值占中国全部产值的2.5%。

德意志银行的剖析报告以为,四川省地震对边疆微观经济影响无限,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为四川汶川县,属于山区,只要大批的工厂和农业消费。但是,地震对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形成毁坏,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暂时性充足将推高受涉及地域的食物及消费品价钱。该行以为,地震后的灾区重建会有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速,但水平上较为平和。

摩根大通以为,虽然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会遭到一定负面影响,但对全国经济的影响无限,灾后重建能够还会安慰国际消费总值增长。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养猪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一半,地震能够会推高农产品价钱,进而会加剧物价下跌情势。

其他外资机构的看法也大致相反。如雷曼兄弟以为,地震将稍微减弱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不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无限。地震对微观经济最大的影响是增大了短期通货收缩风险,随着重建任务的展开,有能够推进投资增长。但从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等历史经历看,地震不会对微观经济层面的消费范畴发生太大影响。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也以为,地震对微观经济影响无限。里昂证券主席乐民信也以为,与往年1-2月发作的雪灾相比,地震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无限。

高盛公司则略显慎重地指出,震后重建需求能够令中国的微观政策制定变得愈加复杂。但从灾区的经济规模来看,假如总体微观政策立场坚持不变的话,该地域的重建关于全国全体需求乃至价钱的影呼应会较为无限。

国际研讨机构也普遍以为,地震对中国全体经济的影响不大。不过,由于国际机构对国情的理解比外资机构稍多,因而对地震直接损失的估量要高一些,以为地震形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远超年终的雪灾,并对微观调控政策带来影响。

如中信证券估量,汶川大地震能够影响2019年全国GDP增长增加0.2个百分点,关于以两位数速度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影响显然不大。对工业消费的影响略大,约为0.3个百分点。地震将招致全国消费下降0.6个百分点,而灾后重建将激起投资,使全国投资增长上升0.3个百分点左右。中信证券还以为,地震对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只会在二季度形成短期负面影响,到三、四季度,一些范畴能够呈现报复性反弹。报告以为,地震对物价的影响能够要更大一些。

国度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估计,与年终中国北方地域发作的雪灾相比,地震带来的损失更大,特别是直接经济损失要大得多。年终雪灾形成的损失为1516.5亿元,这次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有6000亿元。范剑平以为,灾后重建将拉动投资增长,反而能够推高全国GDP增速。此外,虽然外地一些大企业消费遭到影响,但其他地域为救灾加班加点消费,可以抵消这一负面影响。

东北证券则悲观估量,此次灾祸形成的全部损失能够在1050亿-1900亿元之间,能够形成2-4季度经济增幅增加0.15-0.2个百分点。不思索到其他地域能够遭到的直接影响(如供货、销售环节影响和投资、财政收入方面的影响等),相关地域的直接经济损失能够在300亿-600亿元之间。

作为商业机构,券商和投行在地震之后疾速推出对中国经济的微观影响评价,这种迅速也许是客户所门槛的。但从剖析成绩来看,这种迅速评价往往成为客户导向下的“急就章”,其精确性和片面性很值得疑心。从地震至今的情势来看,上述机构都严重低估了地震给中国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以为,关于地震这种复杂的自然灾祸来说,损失评价的重点并不在于预算出几个数字,而是要对灾祸影响的次要范畴和范围、临时性和复杂性有充沛的估量。

“破窗实际”无法片面评价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破窗实际”来源于法国人巴斯夏在19世纪50年代讲授灾难经济时举的一个例子:假如房屋上的一块玻璃被打破了,这固然会形成经济损失。但为了修复窗户,人们必需去装置新的玻璃,这招致对玻璃的需求添加,并拉动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从而最终发明出新的GDP安慰经济。

“破窗实际”最近一次在中国盛行,是在1998年中国特大洪水之后,事先不少人援用“破窗实际”来剖析水患对经济的影响。但是,事先有一个特殊背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堕入通货紧缩,经济增长掉到8%以下,面临滑坡风险。在这种状况下,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安慰经济。而特大洪灾的呈现,使得灾后重建的义务大大添加,客观上恰恰与微观经济的背景相符,因而也使得“破窗实际”在国际盛行起来。

在国际外多家机构对地震后中国经济影响的评价中,都可以看到“破窗实际”的影子。最典型的是,各家机构无一例外地强调灾后重建对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拉动,以为这在相当水平上会抵消地震的负面影响。

但在我们看来,用“破窗实际”来评价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局限,甚至有能够低估地震的负面影响,误导微观政策的方向。

“破窗实际”最大的局限是:只思索到灾难后经济活动的增质变化,而没有思索到存量财富的损失。灾祸的发作首先是对过来积聚的社会经济财富的严重毁坏,而灾后重建则是一种修复性的行为,假设是按原样修复的话,实践的社会财富并没有添加。但是,假如依照当期发作的经济活动来看,则表现出了经济活动总量添加。

在现有的GDP统计中,不管是统计GDP总量还是GDP增长,本质上都只是反映了当期的经济活动变化(或许当期财富增量),而没有反映财富存量的变化。因而,在“破窗实际”和现有的经济统计下,会呈现“只计增量,不计财富;只计当期,不计过来”的状况,这种评价显然存在严重偏向。假如灾后重建的力度足够大,投资的行业选择恰当,甚至能够呈现大灾之后投资大增、GDP增长大涨的“昌盛现象”。但这显然是一种虚伪而荒唐的现象——办丧事反而办出丧事来了?!

思索到财富存量的损失,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恐怕要比券商们估量的更为严重。资深市场人士文国庆曾做过粗略的预算:假如依照现值法计算,汶川地震形成的直接财富性损失能够到达4000亿-5000亿元。假如用单位疆土财富预算,目前全国无形物质财富数大约100万亿,本次受灾面积10万平方公里,则最大可损失财富为1万亿。综算计算,本次地震的无形物质损失大约在4000亿-10000亿元之间。虽然这个预算十分粗略,但它显示了汶川地震招致的财富损失在相对数量上十分宏大,远不是唐山地震、1998年水患和往年的雪灾可以相提并论的。

此外,“破窗实际”其实仅适用于产业体系,但不适用于评价微观经济。“破窗实际”所关注的灾后重建,都发作在详细的需求“修复”的产业中,在详细产业中的新增投资是多少,消费添加多少,很容易计算。但是,灾后重建所耗费的全体社会资源,在灾后重建中并不能片面反映。比方,地震之后许多工厂参与少量消费简易房、救灾帐篷等,这种紧急形态的消费占用了企业的全部资源,它固然反映了简易房、帐篷这两种产品的消费、投资和消费活动,但这种活动所占用的其他社会资源,所付出的时机本钱,难以反映到现有的经济统计中来。异样一家工厂,做了这件事情,就做不了其他事情,这不是很分明的现实吗,其中并无经济增长的成分。

因而,在地震之后中国经济所受影响的评价中,基于“破窗实际”的影响来作评价存在严重的局限,基本不能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根据,否则容易招致政策呈现偏向,以自觉的悲观态度应对严酷的理想。对此,担任政策制定的政府部门,尤其要面向现实,坚持清醒。

地震灾祸的特殊性加大了影响评价的复杂性

汶川地震之后,更多研讨机构(尤其是外资机构)对震后经济影响的评价是纸上谈兵,一个重要缘由是它们对地震灾祸的特殊性缺乏看法。在它们眼中,地震灾祸与雪灾、水患没什么不同,不过是一些经济要素的加加减减。这会招致对地震负面影响的明显低估。

从地震灾祸的特点来看,它对经济的影响有两大特性:

一是地震毁坏的片面性和毁坏性。地震灾祸与其他自然灾祸(水患、雪灾、风灾、泥石流等)的最大不同,是它的片面性和超强毁坏性。其他自然灾祸对一个地域的影响能够是部分的,比方往年1-2月份的北方大雪灾,雪灾的损失和影响次要集中在部分范畴,如电网、物流运输等,其他范畴则受影响很小,在大雪融化后只需完成受损范畴的修复,经济零碎马上可以恢复。

但大地震形成的毁坏是全方位的,它形成的人员伤亡更大,触及到少量根底设备,如路途、桥梁、房屋、水、电、通讯、动力、交通运输、物流、医院等多个范畴。此外,还有更多次生灾祸、潜在灾祸需求预防,如汶川地震后,四川多座水库和电站,地震涉及地域一切修建的平安反省和平安评价,都需求投入宏大的资源。可以说,地震的毁坏是全方位的,地震后的建立也是全方位的重建。这种复杂零碎的受损和恢复,如何在经济影响评价中失掉表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可以一定的是,这不是短工夫内可以精确评价剖析出来的。

二是地震影响的临时性。地震的片面性和超强毁坏性,决议了它的影响是临时的。往年的北方大雪灾,其灾后重建工夫只需求一两个月;1998年大洪灾的重灾区,灾后恢复与重建也根本上可以控制在一年之内。但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则要比这长得多。

目前,国务院初步制定的恢复重建规划包括了8年方案——“前3年”是处理恢复进程,重建最重要的根底设备、公共效劳设备,群众住房争取用比拟快的工夫恢复到震前程度;“后5年”则是片面开展和进步时期。由于汶川地震灾区大局部地处山区,同时人口密集,这对恢复建立进程中的规划提出了极高的门槛,而且,空间和资源的限制,使得过渡安顿规划和重建规划“双重规划”之间存在抵触。以唐山为例,1976年唐山地震后,国度提出了五年重建方案,但直到十年之后的1986年才宣布完成重建义务。

除了地震后的物质重建之外,对伤残人员、孤寡人员的安顿、社会福利和根本公共效劳,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临时任务。

依据民政部的数据,截至6月23日,汶川地震的受伤人数为374171人,因地震受伤住院医治累计96140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共救治伤病员2040174人次。假定伤员中致残人员只要1/4,其中的人数也高达9万多人;如按1/3计则高达12万多人。这些伤残人员需求承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其他公共效劳的实际工夫,就是他们从往年开始剩下的这一辈子。为理解决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任务等不同需求,即便是满足根本的生活和任务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求为此投入少量的社会资源和效劳。这将是一个漫长的、不时投入的进程,其难度和资源投入一点都不亚于物质层面的灾后重建。

三年对口援助将使中央经济任务遭到一定影响

汶川地震发作后,中国特有的“举国体制”在抗震救灾中发扬了重要作用。举国体制的中心是“集中力气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援助”。“举国体制”的根底是执政党和中国政府对社会资源所具有的超强的控制才能和发动才能。但从经济上看,地震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发动和协调,在相当水平上是以非市场的行政方式来停止的。

对口援助灾区,是举全国之力救灾重建的一大特点,也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战略。从救灾阶段开始,地方曾经布置了东部和中部地域对灾区的对口援助。在灾后重建阶段,地方政府又依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准绳,门槛东部和中部地域19个省市援助地震受灾地域。对口援助期限依照3年布置,以期在国度支持下,集各方之力,根本完成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目的。这种对口援助灾区的布置,可以视为地方协调之下停止的特别的大规模转移领取。

对口援助的内容比拟普遍,包括:(1)提供规划编制、修建设计、专家征询、工程建立和监理等效劳。(2)建立和修复城乡居民住房。(3)建立和修休学校、医院、播送电视、文明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效劳设备。(4)建立和修复城乡路途、供(排)水、供气、污水和渣滓处置等根底设备。(5)建立和修复农业、乡村等根底设备。(6)提供机械设备、器材工具、修建资料等支持。选派师资和医务人员,人才培训辅导、异地退学入托、劳务输出输入、农业科技等效劳。(7)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舞企业投资建厂、兴修商贸流通等市场效劳设备,参与运营性根底设备建立。(8)对口援助单方协商的其他内容。上述对口援助内容,实践上包括了重建一个地域并开展消费的简直全部根底任务。

对口援助灾区,相当于给援助方添加了一个县级行政区,无论从财政上,还是从物资和人力上,都对援助方是一个考验。地方门槛,各援助省市每年对口援助实物任务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中央财政支出的1%思索。我们依据各地的统计数字计算发现,援助方的19个省市在2019年的中央财政总支出为21479亿元,这意味着,19个省市在2019年将要额定收入不少于214.79亿元来援助灾区。依照中央财政均匀年增长20%计算,在3年的对口援助期限之内,19个省市将向灾区提供不少于781.8亿元的援助。除了财政和实物上的援助之外,各个省的援助还包括人力资源和各种效劳,因而最终援助一定会明显超越地方门槛的数量。

毫无疑问,“对口援助”给援助方省市添加了一项行政任务。据理解,由于抗震救灾任务的特殊性,援助方省市都成立了专门的“抗震救灾办公室”之类的跨部门机构,协调本地的救灾援助任务。不过,这也对外地任务的行政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北京市,往年要全力主办奥运会,同时又要统筹城市日常管理和救灾任务,更多部门的人力曾经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其他一些这几年要“办大事”的省市,不同水平地存在相似成绩。与此同时,各地还在紧缩行政经费来支持灾区。国务院曾门槛地方国度机关往年的公用经费收入一概紧缩5%,用于抗震救灾。下行下效,各个中央也随之紧缩5%的行政经费,上海市则更进一步,决议紧缩行政经费10%援助灾区。据我们理解,上海市此举对其他中央政府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中央经济遭到的影响还表如今经济资源的投放上。由于震后救灾任务包罗万象,各地在经济资源的投放上,必需思索到灾区的片面需求。除了动用政府财政资源,还会发动一局部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其中,这也会使相关企业的消费运营遭到一定影响,进而对外地经济发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受援方(次要是四川省),在长达8年的恢复重建期,经济体系的恢复是一个逐渐的进程,更多受灾企业要想恢复元气,重建市场网络、物流体系,能够需求更长的工夫。因而,在数年的工夫内,对地震灾区的经济运转不能按正常形态来看待,恐怕需求思索灾区经济增长根本停滞的能够。

全体而言,对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的评价,不能复杂化,也不能满足于在国民经济统计框架之内计算出几个数来。对决策者而言,对地震影响的复杂性、临时性和零碎性的特点要有充沛的看法和估量,要晓得,从汶川地震的受灾人口来看,中国简直是在高山白手起家,重建一个欧洲的荷兰或是比利时,这就是理想的重建规模。而要完成这样的目的,必需尽量保证决策的迷信性和可操作性才会有某种成功的能够性。我们以为,就本世纪而言,汶川地震将是最大的灾难性事情之一,对中国如今以致将来的经济开展将具有无比宏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