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虫蜈蚣可以入药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把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并称为“五毒”。然而,生活中毒虫蜈蚣可以吃还可以入药,这是怎么回事? 

“以毒攻毒”是中医在治病时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有毒的药物治疗毒邪盛的疾病。比如很多蛇药中都含有蜈蚣,利用了蜈蚣的毒性来以毒攻毒。行走江湖难免被毒蛇咬伤,被蛇咬后蜈蚣又成为治病良药,真是应了古人那句话,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的治疗理念,还体现在蜈蚣可以治疗癌症肿瘤方面,癌症肿瘤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可以看做是毒邪结聚,蜈蚣可以通经络、散郁结,消肿毒,中医治疗癌症时常常在对证方药中使用蜈蚣。  

蜈蚣具备良好的祛风作用,民国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这样一个医案:一人三十余,陡然口眼歪斜,其受病之边目不能瞬,用全蜈蚣二条为末,以防风五钱煎汤送服,三剂全愈。文中提到的病人患了面神经麻痹这样的疾病,口眼歪斜,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感受了风邪,使用蜈蚣与善于祛风的防风(每日2条蜈蚣、15克防风)配伍,三日即痊愈。

现代中医人还用蜈蚣来治疗阳痿,一般的认识是阳痿为肾虚所致,但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可能有瘀滞产生,蜈蚣药性峻猛,可以通络逐瘀,配合对证的补肾药可以达到通脉起阳的作用。

可见蜈蚣既是毒物,又是中医常用的治病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