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足甲癣的药方有哪些?
手足癣是指指(趾)及掌、跖面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多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须毛癣菌。临床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型。足癣相当于中医学“臭田螺”、“田螺皮包”等范畴。
甲癣是浅表皮肤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一种甲霉菌病。一般由手足癣日久蔓延而成。临床以指(趾)甲发生凹凸不平、肥厚,失去正常光泽等为特征。甲癣相当于中医学“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等范畴。
方一百蛇灭癣方1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各45克,生百部、当归各20克,雄黄面(后下)、硫磺面(后下)各12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鳞屑、角化型手癣。
方解方中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生百部杀虫灭虱;当归活血止痛;雄黄解毒,杀虫;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蛇床子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苦参有抗炎,抗过敏,皮炎,烫伤的作用;白鲜皮能抑多种癣菌,真菌;百部能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雄黄有抑菌,真菌,癣菌,增强免疫的作用;硫磺与皮肤接触可溶解角质、杀疥虫、细菌、真菌作用,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待温后浸泡20~30分钟,每日2次。
方二百蛇灭癣方2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各60克,生百部、黄柏各20克,雄黄面(后下)、硫磺面(后下)各12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糜烂型手足癣。
方解方中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生百部杀虫灭虱;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雄黄解毒,杀虫;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蛇床子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苦参有抗炎,抗过敏,皮炎,烫伤的作用;白鲜皮能抑多种癣菌,真菌;百部能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黄柏有抑菌作用;雄黄有抑菌(真菌、癣菌)增强免疫的作用;硫磺与皮肤接触可溶解角质、杀疥虫、细菌、真菌作用,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待温后浸泡20~30分钟,每日2次。
方三百部根酒
出处《实用药酒精选》
组成百部根50克,白酒500毫升。
功用滋阴清热,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各型。
方解方中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部能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
用法将百部根炒至焦黄,入酒浸泡,5日后取用。每次15毫升,空腹饮之,每日3次。
方四三妙汤加味
出处《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
组成苍术、黄柏、川牛膝、木瓜各10克,大青叶、赤小豆各12克,鱼腥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足癣湿热下注型。
方解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川牛膝;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赤小豆、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甘草,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苍术、黄柏、川牛膝、木瓜有抑菌抗炎作用;鱼腥草、甘草抗溃疡、抗炎、抗过敏作用、抗菌。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养血润肤饮加减
出处《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
组成丹参、地肤子、白鲜皮、当归、白芍、皂角刺、桃仁、防风各10克,熟地黄、何首乌、天花粉各12克。
功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主治手癣血虚生燥者。
方解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皂角刺消肿排脓,祛风杀虫;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过敏作用,对某些癣菌有抑制作用;地肤子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白鲜皮抑多种癣菌,真菌;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桃仁镇、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防风抗炎,抗过敏,抗菌疱疹,紫癜,扁平疣;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天花粉具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苏木浸洗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苏木、蒲公英、钩藤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
功用解毒消肿,止痛收敛。
主治足癣浸渍糜烂型。
方解方中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川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苏木促进微循环,消炎作用;防风抗炎,抗过敏,抗菌;防己抗炎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广泛抗过敏作用;川椒、黄芩抑菌;白矾外用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水煎外洗。
方七丁香酊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丁香15克,70%乙醇100毫升。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
方解方中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丁香有抗炎作用。
用法丁香用70%乙醇加至100毫升,外搽,每日3次。
方八漏芦汤
出处《疡科选粹》
组成漏芦、白蔹、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功用清热利湿收敛。
主治手足癣湿毒浸淫者。
方解方中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槐皮凉血止血;五加皮祛风湿利水;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漏芦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白蔹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五加皮有抗炎作用;甘草、蒺藜子抗溃疡、抗炎、抗过敏作用、抗菌。
用法共为粗末,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方九枯矾散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
组成枯矾、龙骨各6克,黄丹4.5克,麝香0.3克,干胭脂2.1克。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手足癣水湿泛滥型。
方解方中龙骨镇静安神,收敛固涩;麝香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枯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枯矾可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上为细末,和匀,洗净患处,再直接撒粉末于患处。
方十神效癣药
出处《古今名方》
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槿皮、大枫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湿毒浸淫型。
方解方中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症;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土槿皮、川椒杀虫止痒;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斑蝥攻毒蚀疮增强免疫增强作用;百部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槟榔抑制皮肤真菌;土槿皮有机酸和乙醇浸膏及苯浸膏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白芨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
用法上药浸于750毫升烧酒中备用,用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每日2~3次。
方十一生姜浸酒
出处《药酒治病养生999方》
组成生姜250克,50~60度白酒500毫升。
功用解毒杀菌。
主治手癣。
方解方中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姜抑菌,抗炎,抗溃疡,脂溢性皮炎。
用法生姜加工粗碎,置容器中加白酒,蜜蜂,浸泡2日后去渣即成。外用涂患处。
方十二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羊蹄根300克,75%酒精600毫升。
功用收敛杀虫止痒。
主治甲癣。
方解方中羊蹄根收敛杀虫止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羊蹄根据抑菌。
用法痒蹄根切碎浸泡酒精中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棉棒蘸药水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