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的处方有哪些?
在行经之前和之中,下腹部剧烈胀痛为痛经。从月经初潮起就开始痛经称原发性痛经。痛经主要是由精神紧张、子宫发育不全、子宫颈口狭窄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初潮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痛经,多为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和子宫异位所致。
茉莉花
处方1
组成:茉莉花5克,玫瑰花3朵,大米30克,冰糖。
制作与用法:茉莉花5克,玫瑰花3朵,大米30克,与冰糖适量同煮粥。早晚食粥。
主治:痛经。
处方2
组成:莲藕250克,桃仁1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炖煮,用食盐少量调味食用。
主治:痛经。
处方3
组成:韭菜,红糖。
制作与用法:韭菜榨汁加红糖。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主治:痛经。
处方4
组成:鲜姜15克,红糖3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水煎服。
主治:痛经。
处方5
组成:茶叶2克,红糖6克。
制作与用法:茶叶2克与红糖6克入杯,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早饭后饮1杯。
功效:和胃止痢、补中益气。
主治:痛经。
处方6
组成:葵花盘30~60克,红糖。
制作与用法:干葵花盘30~60克水煎,加红糖。1日2次分服。
主治:痛经。
处方7
组成:干丝瓜1只或丝瓜络30克。
制作与用法:干丝瓜加水400毫升煎服,或丝瓜络30克水煎,加黄酒内服。
主治:痛经。
处方8
组成:猴头菌100克,母鸡75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
制作与用法:猴头菌洗净、去蒂、入盆、发胀,后换温水洗4次,每次必须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将母鸡去头、脚,剁4厘米见方块,放入蒸钵内,加入姜片、葱头、绍酒、清汤适量,上放猴头菌片、浸软洗净的黄芪30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以湿棉纸封严蒸钵口,上火蒸烂后拣去葱、姜,将汤汁滤出,扣入盘中摆好;炒锅放火上,倒入蒸鸡汤汁烧开,加入料酒、味精、盐少许,用玉米淀粉勾汁,浇在鸡身上即可食用。
主治:痛经。
处方9
组成:鳙鱼500克,干姜8克,胡椒10粒,肉桂5克,桃仁10克,清汤,香菜。
制作与用法:鳙鱼500克(无鳙可用鲢鱼代替)去掉鳞、鳃、肚、腹,以热油煎至鱼身两面微黄时加入干姜8克,胡椒10粒、肉桂5克,桃仁10克及清汤1000毫升,再以中火煎煮20分钟,熟后加少量盐、味精,撒上香菜末出锅即可食用。
主治:寒湿内伤子宫所致痛经。
处方10
组成:橘皮,生姜。
制作与用法:上料加水煎服。
主治:受寒引起的痛经。
处方11
组成:鸡蛋8只,酒糟30克,川芎5克,香附10克,桃仁10克。
制作与用法:鸡蛋8个煮熟后剥壳,锅中另换开水1000毫升,放入鸡蛋,酒糟、川芎、香附、桃仁、盐以及八角茴香若干,以文火煮60分钟即可。每日早晚各服鸡蛋1个,饮少量汤,连服3天。
主治:气滞血淤型痛经。
处方12
组成:肥瘦猪肉60克,调经草60克,绿豆油、盐、糖、料酒各少许,葱姜、八角茴香各5克。
制作与用法:猪肉、调经草洗净,将猪肉切2厘米见方块,并将调经草及八角茴香装料袋;炒锅内加熟豆油10克,油热后投入猪肉块,煸炒至水气散出时,加清汤1000毫升,放入盐、糖、料酒及调经草料袋,汤开后移至文火再烧90分钟即可食用。
主治:气滞血郁型痛经。
处方13
组成:绵羊肉60克,小茴香10克,制黑附子5克,桂枝5克,白芍、当归各10克,生姜,鲜山药150克。制作与用法:绵羊肉洗净、入砂锅,加水2000毫升,烧开后打净浮沫,然后将包有小茴香、制黑附子、桂枝10克、白勺10克、当归10克的药料包入锅,再加生姜2克,以文火煨炖2小时;弃料包,再加去皮鲜山药150克,炖至山药烂熟,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主治:阴虚内寒所致痛经。
处方14
组成:嫩鸭半只,郁金10克,山楂,金针菜,料酒,盐,胡椒粉。
制作与用法:选嫩鸭半只(约500克),洗净后剁成五六块,用料酒、盐、胡椒粉适量涂擦,然后静置2小时,郁金10克浸软、洗净,把腌浸的鸭入锅,上放郁金、山楂、金针菜(黄花菜),并加盐少量以及清汤,放旺火上蒸约90分钟,鸭熟时稍加味精调味食用。
主治:湿热型痛经。
处方15
组成:鲜猪肉500克,水发淡菜10克,枸杞子15克,生姜10克,桂皮6克。
制作与用法:鲜猪肉洗净,切块、入锅,加水发淡菜、枸杞子、生姜桂皮及水2000毫升,烧开后打去浮沫再煮90分钟,熟后撇去浮油,略加盐调味食用。
主治:湿热下注型痛经。
处方16
冬虫夏草
组成:青鱼肉250克,鸡汤、胡椒粉,绍酒,盐,姜,南瓜肉60克,精白面粉250克,猪棒骨,冬虫夏草10克。
制作与用法:净青鱼肉(去鳞、鳃、鲇、刺、头尾,肚腹)以刀背砸成鱼泥,加鸡汤、胡椒粉、绍酒、盐、葱姜汁少许,用筷子向顺时针方向用力搅打至黏稠,南瓜肉60克擦丝,加盐稍拌,挤去水,与鱼泥拌成馅,精白面粉250克以水和匀压皮,包上料成馄饨;猪棒骨洗净敲开,与冬虫夏草10克共入锅炖煮60分钟,弃猪骨,下馄饨煮熟即可食用。
主治:湿热下注型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