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峰的护宝之路

解说: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起源于东阿,最早可见记录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经2500年有余。曹植称其为仙药,李时珍更称阿胶为圣药.而历代皇家贵族把阿胶作为贡品,每年冬至派大员监制阿胶的历史也早已源远流长。 秦玉峰:阿胶原来在清朝的时候,它是有到冬至这一天,皇帝派四品大人到东阿煎制阿胶,煎制的阿胶就是九朝贡胶而且是冬至这一天,秦玉峰:他有九朝贡胶,原来也叫九天供胶,它因为也多个九个朝代都是作为贡品进贡的叫九朝贡胶代代相传。应该说冬至九朝贡胶就是冬至这一天,子时取水。像这个制作技艺传承人,专门带着师傅炼这一批胶这叫冬至九朝贡胶,证明了他的时间性和稀缺性,它的价值更高。

解说:2009年12月22日,是中国传统的进补日——冬至,而也就在当晚子时,一场神秘而又庄严、隆重的仪式在山东省东阿县拉开了帷幕。

解说:在专为本次活动量身打造的古典乐《和一》的悠扬演奏声中,冬至贡胶正式开炼。恢复了早已中断整整上百年的冬至九朝贡胶的生产。

秦玉峰:它这个是,我们也是通过整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资料的时候,对九朝贡胶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艺,制作的时间、地点用的原料都非常讲究,记得非常详细。我们为了保护它,就把它恢复了,首先是驴皮,驴皮首先是纯黑色的,我们知道驴是白色的眼影,白嘴白肚皮,白腿,这是白蹄,这是一般驴的特征,但是刚刚有一种驴种,它是像乌鸡一样纯黑的,它是用这种驴的原料作为一种熬制九朝贡胶的一个原料,这个驴种本来就是稀缺的,而且这种驴应该在冬至前一个月宰杀,就是在北方的过了秋天已经宰杀,它之皮子最营养的一种。再这个时辰,熬胶的时辰就是冬至子时取水点火,冬至应该说在传统当中,它有很多讲究,它是阴止阳生的一个季节。因为冬季的天最短,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只要相信24节他是科学体系,它是记录了天体运行的一些规律,它这套科学就完全揭开了,我认为这24节气是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总结,但是是应时了一些季节的变化,它是自然规律,它是科学的体系,只要这是一个科学体系,我认为当时的九朝贡胶熬制,选择这种原料,选择这种时间,选择了这种上木材,又是子时的水,

解说 字幕:水是阿胶之魂。东阿地下水得天独厚,它是太行山、泰山两山脉交汇的地下潜流,相对密度1.0038,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炼制阿胶及动物药胶最理想的电解质。

解说:大城北门内西侧 上有大中,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秦玉峰: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尽管现不能完全解密,但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只要承认24节气一套科学的体系,这个也应该是一套科学的体系。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各行业百废待兴,而作为中药事业的重要传承内容,山东东阿阿胶厂于1952年在东阿县成立。在此之前,东阿县的阿胶生产已经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并一直秉承传男不传女的工艺传承模式。

解说:随着刘维志和章安夫妇的进入,东阿阿胶这个虽有国营工厂身份,但实际与作坊生产相仿的企业,迎来了第一轮的转机。刘维志也因此被称为阿胶厂新时代的创始人,而秦玉峰则正是刘维志时代成长起来的得意门生。

秦玉峰:我应该是出生在一般的农村家庭,初中毕业以后,就想出来找工作,通过亲戚关系,我姐夫就进入了阿胶做了临时工,从熬胶工开始,我是74年进来的。

解说:此时此刻,17岁的秦玉峰有很多没有想到的宿命与未来。比如,让他忍耐着高温埋头苦炼的驴胶正是中国千年中药文化瑰宝——宫廷上品阿胶。再比如,他在懵懂少年时走入的工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首批重要复兴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物——山东东阿县阿胶厂。

秦玉峰: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都是大铁锅敞口的,是烟雾弥漫,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环境下,有了蒸汽冬天冷,就在这种环境下来生存,煤和锅离的很近都是尘土飞扬,都是这种条件。

解说:凭着不怕苦、不怕脏,认真求学的劲头,秦玉峰快速掌握了阿胶传统生产各个工序的操作,并一跃成为当时技术最棒的老炼胶公的得意徒弟,而在之后的一次偶然经历之中,秦玉峰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阿胶的神奇。

秦玉峰:在90年代以后,我们就会到春节那时候都兴拜年,我们有一些退休的老员工,每年拜年去都每年过了春节,初一这一天都去拜年,每年去都是这样,每年去都是身体很好。我就问,我说是不是你们,想到你们阿胶那时候是不是也天天吃阿胶,他们就讲,那时候没有东西吃,特别是60年,50年代那时候初期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步,咱们国家的自然灾害没有吃,他说那当然天天吃这是好吃的东西,他们也不知道这个阿胶的功效,实际每年都是一个样,身体特别好,我就想真是阿胶的功效,给他们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身体基础所以他们退休以后过的非常幸福美满非常健康,实际健康是最幸福的。所以说也通过这些,我们自己员工,退休老员工的这种身体也验证了阿胶的神奇的功效。

解说:一步一步,从临时工到学徒、班长、再到科长、副总经理,也许连秦玉峰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这个第八代传统阿胶技术的继承人,最终竟成为了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

秦玉峰:叶天赐清朝的中医大家叶天赐他也讲过,阿胶作为血肉有情之品,是滋补最好的一个产品。包括一些元曲当中说了,阿胶100,芝麻一盏(23:47)春花杏雨,带笑看,孕了青春,饱了甜,有了本钱。还有明代的何良俊(音)一首诗当中提到万病皆有气血生,将相不合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复原固本享太平。都是对阿胶的养生保健价值。,

解说:谈及阿胶,秦玉峰总是一腔自豪,神采飞扬,唐诗元曲信手拈来,但深知阿胶的神奇功效,却不能令它为广大人们所接受,这些都使秦玉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痛苦不堪。

解说:一天,秦玉峰在偶然间终于丈量到了阿胶的价值。

秦玉峰:在明代他是记录商业史的一个记载目录,记载了阿胶的一个价值。阿胶它是对阿胶的商业流通做了一个详细的记载,当时记载了阿胶的碎银是一两六钱碎银,按照当时的税率折回来往回折,阿胶的价格就是一斤的阿胶应该是三两四钱白银,按折回来这应该在3千到6千一斤。这是它当时的就是商业价值。/按照这个算回来应该在3千到6千左右一斤它的价值。

解说:此时的秦玉峰再也坐不住了,兴奋的在屋里踱来踱去,他明白,这一刻,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能让阿胶实现价值回归的道路。

秦玉峰:最想回归到历史养生保健价值,包括它的商业价值,商品价值。

解说:虽然,此时的东阿凭借着一些独特的销售手段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地位,但是以补血为主诉求点的战略地位与产品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相对老化,在秦玉峰看来却是个严峻的问题。

秦玉峰:阿胶消费者认知,他是不全面的对阿胶的认知不全面。

解说:为了大力推动阿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回归,2006年开始,秦玉峰开始组织专门班底,搜集、挖掘并整理大量阿胶用方。

秦玉峰:我们就想把历史对阿胶的评价,历史的医学家,消费者对阿胶的评价进行梳理进行整理,整理出来把它编印成册送到消费者手中。就是通过文化营销这个策略,来实施的这么一个对阿胶文化的全面的梳理和整理的工作,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阿胶的医方医案,各科的内科的,外科的养颜的保健这样的有3200多个方子,还有一些膏方200多个,食疗方200多个,这些都整理出来了。我们当时的想法整理前没有梳理这些方子的时候,阿胶为什么叫阿胶要把它弄清楚,告诉消费者。

阿胶是什么,这是在历来的医疗典记当中,医学家药学家对它怎么评价的怎么定位的。把这个弄清楚,阿胶历史上能干什么,它做过的一些医病,驱病强身这方面做什么。做成功了什么,把这些梳理处理进行消费者传播,是基于这个方面做起来的。

解说:2000年,阿胶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势头,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秦玉峰的面前——驴皮资源紧缺。

秦玉峰:公司原来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感受到这个问题。

解说:此时,驴皮供应的日趋收紧,价格不断提升,而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东阿阿胶的价格也表现的水涨船高,秦玉峰此时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秦玉峰:因为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这是必然趋势,因为国外的那些发达国家的现状,农村的现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他就是偏远的地方,都有一个国有的马路,也有车,也有电,那么中国未来肯定也是这种模式,那么一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家家有电,家家有自来水的时候,这个驴的作用就被弱化了,一旦弱化了以后他就不养了,所以说我们就开始进行驴的转化,就是从医用向商品转化,向商品转化就向肉牛、养鸡,养猪一样,它是一个商品不是让他跟工作农活了,向这个方面的转化,就是建基地开始探索。所以从02年就开始了,我就是接着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原来是以占有土地,制药征求土地,给我们土地。我们集中养殖,有土地我们种秸秆种玉米秸秆,然后做禽畜饲料自己养,这个成本很高,我想光养驴要靠引入市场机制,我们当时就考虑到(17:50)光皮拉不动这个产业链,驴皮站整个驴的价值的1/10,所以说那大部分都是肉。也是机遇一个成语的启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肉,哪来皮呢,我们就推出一种皮测。就是靠肉来拉动这个市场,中国的人口多,驴肉它是比较好的一种传统。天上龙肉,地下的驴肉,驴肉是高蛋白低脂肪,它比牛肉、羊肉、猪肉脂肪含量都低。而且它的营养价值最好,所以说在中原地带在华北,特别是包括河南也好,山东也好,河北也好,都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一说。所以它说在这民间有广泛的基础,这就是中国最大的特色,我们要靠吃,吃肉吃出一个市场来,吃肉多了驴的价值商品价值提升了,养驴的积极性就来了,我们的皮就有保障了是这么一个思路。

解说:然而,正当秦玉峰等人想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却遇到了重重阻力。

秦玉峰:主要是当地政府,这个它是和政府的想法有时候偏差,这是最大的障碍,农民只要获得既得利益,我养驴能挣钱你上游最担心的就是市场,你只要确保了市场,农民的积极性是很高,但是我们在当地因为得不是在山东省,山东省也有了,都是在外省,你要依托政府来推动这项工作,政府都是有发展的一个压力,它是要求你,要大投资给我当地能够创造财政方面的收入。这个养驴业是惠农的一个项目,它不像其他的工业产品,能给你上交税收它有税,不像工业项目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大,这就是一个毛病点。/政府我们签订协议的几个政府去了,它是很不满意的说,你们投资我们给你们地,你们也不投资,我们也得不到财政的收入,我们也得不到好处,他就不支持,这是最大的困难,我们有3个基地。以土地换投资的,我们把土地全还给他了,我说阿胶是要求的驴养驴的业的发展,不是占有政府资源,也不是占有土地资源,这是一个惠农项目,但是这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

解说:在种种困难之下,秦玉峰先后投资上亿元分别在山东、辽宁等地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而为了加强基地运营能力,秦玉峰自2007年起又重新定位了基地功能。如今,秦玉峰已开始考虑以驴肉资源的再利用问题,延伸阿胶的产业链条,即开发以驴肉为核心的食品加工和餐饮产业。

秦玉峰:下一步的发展从战略上来讲,我们是聚焦阿胶主业的做到阿胶品类事实单焦点多品类的一个战略,单焦点我们就是围绕阿胶主业来做,多品牌就是说的产品,/以我们这个品牌阿胶为平台,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是第一产业,驴的养殖业,下游是健康服务业,围绕健康服务,这个健康服务就是通过对人进行健康管理,进行养生保健,进行送健康服务,送到家庭,送到消费者手中。

秦玉峰:应该说对于阿胶,第一次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对阿胶当成自己生命一样去珍惜去爱护。

解说:神奇的药效、玄奥的药理、秘传的偏方和古代药典中详实精辟的记载,让阿胶成为了千年中药史上的神秘瑰宝,同时也令秦玉峰逐渐形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寄托。此时,对阿胶浓厚的感情和文化认同,使秦玉峰不再把阿胶单纯的视为谋生凭借,而是幻化为自己对这一重要中药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