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二)补充血容量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1.胃内降温 2.口服止血剂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4.内镜直视下止血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四)下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处理 基本措施是输血,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内镜下止血治疗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道选方法。

(五)手术处理。 (一)一般处理

1、大量出血 加强护理、禁食、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通常,吸氧、记录尿量及排出血液量,严密观察神志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肤色、静脉充盈等情况,有条件者行心电血压监护,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2、中少量出血 根据出血量,年龄、伴随病变等给以相应的护理,观察和监护。呕血、中等以上出血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禁食,其余患者一般可适当近食流质或半流质。

(二)补充血容量

老年人对缺血耐受力差补充血容量应更为积极,输血指征应相对放宽。大量或较大量出血后,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首先应迅速滴入复方氯化钾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严重休克时应输入血浆、浓缩红细胞。一般按75ml/kg体重推算正常血容量。对于中度休克,即收缩压9.31—11.97kPa(70-90mmHg),脉率110-130次/min,伴有晕厥、苍白、皮肤湿冷等低血容量症状时,其输血量相当正常血容量的25%,严重休克,即收缩压<9.3kPa(70m mHg)(如老年人原有高血压者应注意原血压的变化),其首次输血量为正常血容量的40%-50%。老年人对连续大量输血的耐受性很差,如可能应测定中心静脉压,有助于评估输血(液)量,并可及早发现是否存在输液过多和充血性心衰。若脉搏由细弱、快速转为有力和正常速率,肢体由湿冷转为温暖,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接近正常,每小时尿量超过30ml,提示血容量已补足。当病情处于平稳状态时,应逐渐减慢输液速度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心、肺、肾功能不全者,严防因输液、输血速度过快或总液量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在纠正失血性休克治疗中,一般不主张先用升压药物,在血容量基本补足后仍有血压低者可考虑升压辅助纠正休克,改善血管活性。

(三)止血

1、上消化道出血

(1)药物治疗: ①生长制素:可用奥曲肽(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首次100μ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根据部位的不同选择剂量和给药时间。本药有抑制胃酸、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内脏血流,减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保护胃黏膜等多重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止血率为87%-100%,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约为70%—87%。 ②垂体后叶素:也可减低门静脉压力而止血,以往为本病主要治疗药物。但不良反应多,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于老年人不宜。仅在受经济等条件限制,不得已时,谨慎使用。有心脏病、高血压者禁用。与硝酸甘油联用可使不良反应明显下降,并可减少出血复发率。 ③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6—8mg,加生理盐水30—100ml口服,1/6—8h生效快。吸收少,代谢快,故不影响心率、血压、但要慎防消化道黏膜的缺血性损害。浓盐水灌胃、孟氏液口服或内镜下喷洒等方法作用相似。 ④止血剂:局部可用凝血酶、云南白药、白芨制剂、紫朱草制剂等。全身(静注、肌注)可用巴曲酶。冻干凝血酶原复合物用于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其他止血药如酚磺乙胺等形成不肯定。 ⑤抑酸剂: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组织的自我消化,降低局部PH值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和出血部位凝血块的形成,是大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最基本的治疗手段。相当部分病人经抗酸治疗即可止血。可用质子泵抑制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1—2/d,或40mg静脉滴注,出血控制后改为口服。抑酸效强,不良反应少,对消化性溃疡止血率达到90%以上。也可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先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为以往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短暂疗效约80%,但短期内再度出血发生率高,且病人较痛苦应用中须慎防黏膜受压坏死,气囊滑出堵塞咽喉、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现多在酚磺乙胺未能满意止血时配合使用。

(3)内镜治疗:具有针对性强,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老年患者往往难以接受。①内镜下喷药:适宜于局限性病变,药物有5%孟氏液、凝血酶、巴曲酶等,但应注意,孟氏液可引起强烈的平滑肌痉挛,患者可有强烈恶心有时甚至因强烈痉挛而无法拔镜。可在直视下用少量孟氏液准确地喷洒在出血部位,一般用量2—5ml,最多不超过10ml。②内镜下电灼、微波凝固、激光光凝或高频电凝止血,③内镜下金属夹止血法: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成功率为50%左右,④内镜下血管结扎止血法,难度大,但疗效较好,并发症少。⑤内镜下血管收缩剂或硬化剂注射止血,止血总有效率为85.4%但可发生食管溃疡、胃溃疡、胸腔积液,纵隔炎等并发症,仅适用于其他方法无效而又不宜手术的高危病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可因伴有血管硬化而持续或反复不止,此时可考虑用高频电凝或激光,但应严格掌握指征,慎防动脉出血、穿孔等并病症。

(4)血管内介入治疗: ①药物灌注治疗:是经动脉导管持续输入生长抑素或血管加压素等达到止血目的。但会加重高血压,引起心动过缓,心肌缺血、肠缺血、周围血管缺血导致相关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②栓塞疗法:采用不同的栓塞剂如明胶海绵,金属圈等,经动脉导管选择性置放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使其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5)手术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出血速度、出血原因及内科治疗效果而定。如果失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较快,每小时输血500ml左右仍不能维持血压或反复出血,血压不稳定者或疑有肿瘤并消化道梗阻者应考虑外壳手术治疗,但急诊手术比择期手术死亡率高,故原则上应通过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力争止血后病情平稳或恢复一段时间再择期手术。而且手术后有发生残胃癌等病变的危险性,故决定手术应慎重。

2、下消化道出血

(1)下消化道出血一经查明原因多先行保守治疗,可直接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炎、抗阿米巴、息肉摘除等。对大肠良性出血病变还可采用冰盐水灌肠,一般将8ml去甲肾上腺加入100—2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绝大多数患者经此治疗可达止血目的,然后做进一步病因治疗。

(2)内镜下止血:如局部喷洒或注射止血药物、切除息肉等,为治疗大肠出血的有效手段。当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系浅表病灶,可用5%孟氏液、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医用黏合胶喷洒,这些药物有强烈的收敛、血液凝固作用。也可在出血灶周围注射1/100肾脏先素液止血。但更多的是采用高频电凝、激光、冷冻等方法止血。值得注意的是,当出血部位广泛或局部出血显示不清时,应避免用高频电凝止血。

(3)血管介入治疗: ①经导管注入垂体加压素,注射速度为0.2—0.4U/min,值得注意的是肠缺血性疾病所致的出血,垂体加压素滴注会加重病情,应为禁忌。还可选择巴曲酶等止血药。 ②选择性动脉栓塞疗法,分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适用于有外科手术禁忌证、一般内科方法止血失败的兵力。对于消化道出血严重,但又不能手术的患者,可先行栓塞,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

(4)其出血药的应用:酚磺乙胺通过减少内脏血流而止血,可用于大出血,特别是小肠肿瘤或血管畸形出血,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内科方法难以奏效时,加压素(神经垂体素)可用于大出血,但不良反应大,老年人应慎用,有心脏病、高血压者禁止永远。必要时还可用云南白药、巴曲酶、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

(5)外科手术:一般应先查明出血部位和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等出血宜行手术治疗。 ①择期手术:大部分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经保守治疗,在出血停止或基本控制后,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有手术适应证、应择期手术。 ②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的适应证为:保守治疗无效,24h内输血量超过1500ml,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已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仍继续出血者,大出血合并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或急性腹膜炎者。

(四)其他治疗

1、处理继发病变 急性肾衰竭,按休克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处理。对感人、肝性脑病等给以相应治疗。对于失血后贫血,可补充铁剂并适当增加蛋白营养,血止后一般恢复较快,多糖铁复合物是一种呈螯合状态的非离子铁剂,用量小,吸收全,不良反应小,口服150mg,1/d,老年人严重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脑肾等损害,必要时应输红细胞补充。

2、治疗原发及伴随病变 老年人往往有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基础病,消化道出血后,这些伴随病变可能失血性损害相互牵连而影响病情的演变。因此,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抢救中,应兼顾并重视心脏病等伴随病变的治疗,这往往成为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