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肺炎后如何进补
营养学家认为,有下述几种症状的人,都适宜在春天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 1.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 2.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且较孱瘦者。 3.常腰酸晕眩,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 4.时常容易反复感冒者。 5.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可能者。 有这些情况,均可利用这个季节,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具有疗效作用的食物有:薏仁、红豆、豆浆、橘子、苹果、核桃等,都可长期食用。 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如莲藕、百合、甲鱼、螺狮等,此类食物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火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 四季五补有讲究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与大地相应”,按照祖国医学的理论,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在人们的饮食追求滋补养生的今天,与四时相对应的食养之道,也备受关注。那么春补吃什么?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健康状况,合理、科学地吃出营养,记者采访到中华养生菜的责任创始人,国际养生调理师、中日药膳研讨会金奖得主尚启成先生。 尚先生说,按照中医理论,分春、夏、长夏、秋、冬四个季节、五个补法。如: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升补”;夏天在天为热,适合“清补”;秋天,在天为燥(长夏则湿重),适合“平补”;冬天在天为寒,适合“滋补”。除了四季五补,还要因人为膳,即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可分别选择适合自身的菜肴进行调理和滋补。在选料方面,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复之,以补精益气,讲究性味相投。 春补的佳肴良药 具体到春天的饮食,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其次,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因此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少食酸。再有就是春天饮食调养要多吃些菜。 尚先生还提出,升补属温补,应多选择一些滋阴清热的产品,如山野鸡、山野菜、食用菌、山药、白果、鹿肉等。他举中华养生菜中的几道:麻仁鹿肉串,主料是鹿通脊、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等。其滋补作用为壮阳添精,滋肾益力;玄驹大虾,主料为鲜大虾、玄驹(食用蚂蚁)等。有祛风湿,强筋骨,抗乙肝之效;童子甲鱼盅,小甲鱼、灵芝、洋参、枸杞等为主料,能滋阴清热,养元补肝肾。 中国历来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不少菜肴都以中药提升其营养或食疗的价值。比如人们熟悉的中国第一例专利菜肴——金三元的扒猪脸,据说就是经历喷烤、洗泡、酱制等12道工序,配上中草药熬制5、6个小时,于是美食之外就还具有健脑、美容、抗癌的功效。但是不是养生菜就等于药膳呢?尚启成认为,养生菜不同于药膳,它是以传统的中医学、中药学、烹饪学、药膳学和现代营养学为基础,结合传统药膳、宫廷御膳补益良方和烹饪技法发展而成。它所选中药皆性味平和,适应人群更广泛,更大众化 有关中医专家指出,春季进补须“甘平”,不可和冬季进补那样用壮阳温补药,否则会使人体受到内热与外热的煎迫,导致药性潴留体内,难以排泄。产生头晕目眩,烦热胸闷,口干舌燥,甚至齿鼻出血等症状。 根据春季进补须“甘平”的原则。气虚宜选用扶正固本药,适合时令可用西洋参,每次3克,切片,沸水泡服,一日3-4次,最后一次连渣吃掉。或用党参、太子参、炙黄芪、焦白术、淮山药等,单味或几味合用,煎汤代茶。血虚可用熟地、当归、枸杞、龙眼、红枣等或几味合用,煎汤代茶。津液亏损,口干口苦者选用枫斗、麦冬、花粉、沙参等单味或几味合用煎汤代茶。中成药气虚用四君子丸或补中益气丸,一日树二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血虚用养血归脾丸,每次1粒,一日二次,开水送服。乌鸡白凤丸,每次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服。 春季食补,选用红枣、瘦肉、蜂蜜、牛乳、银耳、鸡蛋、豆浆、麦片、黄豆、黄花菜、芹菜、胡萝卜、芝麻、核桃等食品,单独食用,或煮汤、烧菜佐餐食用。 以上药物食物,皆是药食同源,性味甘平,能清肝益肾,平衡内分泌,调节下丘脑,提高免疫力,可使机体获得既持久又充沛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