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这样做给子女带娃才能不受气
现实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抱怨说,给子女带娃劳心劳力还受气,网络上类似的事更是多得触目惊心,以致于许多面临给孩子带娃的老年人提心吊胆。那么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下面就给大家支几招。
第一、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
好多老人在孩子婚前特别溺爱子女,孩子们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凡事都依靠父母,一个个被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
等子女结婚生子后,老人希望他们一夜长大,能够承担起养娃、养家的责任。而往往事实很打脸,没有人能一夜长大,子女还是以前的子女,老人不仅要承担起给子女养娃的责任,还要负担全部的家务,照顾巨婴的子女。于是老人开始了抱怨的模式,殊不知,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酿成的苦果只能自食了。
第二、尽量不要和子女住在一个屋檐下。
《论语》中说:近之则不逊。两代人从饮食口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住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起矛盾,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所以老人可以选择把娃带到自己家照顾,或者在离子女近的地方租房子住。
第三、要有边界感,少唠叨,不要管闲事,小家庭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虎毒不食子,我相信老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子女。但是,子女成婚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得体的从子女的生活中退出,这是一种结束,更是一种开始。要知道孩子都是成年人了,他们有自己决定怎么生活的权利。适时的放手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为了让子女尽早地独立,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
第四、隔代人的教育尽量不要插手。
“妈,你不要用嘴嚼东西再喂给孩子,这样不卫生”
“没事,你老公小时候我就是这样喂大的,现在不挺 健康 吗”
事实上这种现象很普遍地存在于隔代养育孩子的家庭。好多老人虽然当年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但是对孙子辈是无原则的溺爱,凡事还喜欢自己做主,总拿“我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来搪塞子女的不满和抗议,久而久之,孩子们对父母感情疏远,孩子被老人宠的成了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小霸王,小祖宗。老人虽然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子女却因为被剥夺了对孩子的教育权利而心生怨怼。
所以说,无论怎样,都不要让教育的角色失衡,承担教育重任的应该是孩子的父母。
第五、不要和儿媳妇争夺话语权。
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老人要明白,子女结婚了,就是从原生家庭中剥离出去了,他们不再属于自己。这里不排除有的老人接受不了儿子从心理上、精神上和自己分离,还认为自己是主人,喜欢对小家庭的事指手画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婆媳矛盾尖锐化,不利于家庭团结和谐。老人要明白并且承认儿媳妇是家里唯一的女主人,不要和儿媳妇争夺小家庭的话语权。
第六、要敢于对子女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有些老人对子女家庭的事大包大揽,弄得自己整天精疲力尽,对子女的不合理要求一味妥协退让。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他们非常爱护自己的子女,看不得子女受任何的委屈。子女有困难了,老人都会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可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对于子女合情合理的要求,老人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帮助子女。可如果子女的要求不合理的话,老人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总之,老人们要适当做事,不纵容子女,少说话,不越权,捂好自己的钱袋子,维护好身心 健康 ,这样做才能避免出现给子女带娃受累又受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