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临床各症验方中关于百日咳的有哪些?

百子平咳汤原料百部、莱菔子各5~10g,葶苈子、地龙、蝉衣、桑白皮各5—15g,白芥子、青黛(包)各3~5g,僵蚕、枳实各3—9g,天竺黄2~5g,甘草2g。

制法每日1剂,煎水浓缩至60ral,分3次温服。4天1疗程。

主治清肺化痰,止痉平咳。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验效治疗百日咳痉咳期80例,同时设氨苄西林加沙丁胺醇、氯丙嗪对照组66例。经3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分别为75例、53例,有效2例、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89.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解痉止咳汤原料紫菀、杏仁、百部、半夏各10g,代赭石30g,橘红、蜈蚣、甘草各3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主治解痉、止咳、化痰。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验效痰多气逆者加葶苈子、枇杷叶各6g;目赤、鼻衄、咳血者加白茅根12g,侧柏叶10g。以本方加减治疗百日咳痉咳期124例,并设西药(抗生素加镇咳祛痰药)对照组112例。结果:痊愈分别为102例、47例;好转13例、2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6%、66.2%。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林氏解痉汤原料僵蚕、全蝎、蝉衣、地龙、杏仁、胆星、天竺黄各3g,青黛(包)、甘草、黄芩、地骨皮、瓜蒌、百部各4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主治清热化痰,解痉止咳。主治百日咳痉咳期,痰热胶结型。

验效呕吐加旋覆花3g,代赭石10g;白睛溢血或痰中带血丝加藕节、白茅根各6g,菊花3g。以本方加减治疗百日咳痉咳期50例。结果:4天内痊愈37例(74%),显效13例。

顿咳止汤原料桑白皮、山栀、黄芩、鱼腥草、枇杷叶(布包煎)、百部、北沙参、天冬、麦冬各10g,蜈蚣2条,生甘草6g。

制法上药加水500ml,浓煎成200ml药液。1岁内每日喂50ml,1~2岁每日喂100ml,3岁以上每日喂200ml,上述剂量每日分3~4次服完。连服3剂后,去蜈蚣,加僵蚕6g,再服3剂,用量用法同上。另外,每晚用大蒜瓣1~2枚捣烂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用纱布带固定,晨起去之,连用2~3晚。

主治清热化痰,解痉止咳。主治小儿百日咳痉咳期。

验效用本方治疗小儿百日咳痉咳期137例,年龄均在7岁以内。结果,除9例因并发肺炎配用西药外,余均单纯服上述中药于1周内痊愈。

胆汁百部丸原料鲜猪胆汁2份,百部3份,白糖25份。

制法百部研细粉。将白糖放入沙锅内加热熔化至沸,加入百部粉、猪胆汁,文火煎2~3分钟,移去火源,稍冷后制成丸,如梧桐子大。1—3岁每服1g,4~6岁每服2g,1日3次。

主治润肺止咳。主治百日咳。

验效用本方治疗小儿百日咳250例,两周内治愈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