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北方是玉米的主产地,容易发生大斑病该怎么防治?

玉米大斑病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当玉米从营养生长转至生殖生长后,叶片组织中糖分等营养物质开始向籽粒中转移,叶片抗病性逐渐降低,因而开始受到病菌的侵染。在种植玉米前后施入农家肥,尽量少用氮肥过高的化学肥料。氮磷钾要搭配施用。玉米种植最好不能和基它农作物套种,随然生长周期相同,但是它们的用肥量和悍涝不同。选购抗病品种。一般白色马齿种比较抗病。发病严重的地区,选种当地优良抗病品种。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包衣,做消毒处理。播期适宜,不宜过早或过晚,土壤5~10厘米耕层稳定通过12度时播种。如果土壤粘重,要注意中耕散墒,田间出现积水要及时排除。药剂剂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从抽穗起连续喷药2-3次,间隔7-10天。

一定要记得轮作,不只是种玉米,种其他作物也是一样,千万不可多年连续种植某一种作物。在施用肥料上面,不要单一的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也要补充。玉米抽雄之前,喷施50%的多菌灵500一600倍,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一800倍液喷施,还有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一800倍液喷施。

其实焚烧秸秆也是防治大斑病,消灭病源越冬的好办法,但我们不能致环保于不顾,违背国家政策,可以利用秸秆发酵成为有机肥,既环保,又会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在玉米抽穗后,如果氮肥不足,密度过大,排水不好,也容易发病较重。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晚播、密植、连作、靠近村庄及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都相对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