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敷贴法

(1)吴茱英研末,醋调敷足心,每日换1次,7日为1疗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

(2)蚕砂15克,生石膏30克,共为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于前额,每日换药1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热型。

(3)胡椒、艾叶各等份,共为细末,用鸡蛋清调为糊状,敷百会穴,每日换药1次,5-7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型。

(4)川芍、白芷各3克,研为细末与大葱5克捣如泥状,敷于太阳穴,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风寒型。

(5)大葱、细辛各等份,研为细末,贴敷太阳穴,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风寒型。

2.热敷法

生姜1块,火内偎热,切成4片,分贴前额及太阳穴,以手帕束之,凉则更换,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型。

3.药雾法

当归9克,川芍9克,连翘9克,熟地15克,水煎取汁倒入壶内,盖好壶盖,加热煮沸,令患者坐在壶嘴旁,口鼻周围涂以凡士林(防止烫伤),将壶嘴冒出的气雾吸入,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1疗程。适用于血虚型。

4.烟熏法

冰片、白芷各3克,研碎卷成药捻,点燃后放鼻下熏吸,每日2-3次,每次吸1支,3-5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型。

5.熏洗法

川芍15克,晚蚕砂30克,僵蚕20-30克,香白芷15克,入沙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沙锅口糊封,并视疼痛部位大小,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沙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1块大方手巾罩住头部,以热药气熏蒸,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熏10-15分钟,7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湿及痰湿型。

6.握药法

羌活、独活、川芍各9克,细辛6克,附子4克,共研细末,同葱白捣泥调和,手握至微汗出,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及风湿型。

7.洗足法

(1)钩藤2。克,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内,加温水浴脚,每次30---45分钟,可不断加水,以保持水温,每日1包,10日为1疗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

2.桑莞降压洗剂:桑叶、夏枯草各12克,芜蔚子、桑枝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每晚睡前洗脚30-40分钟,连洗1周。适用于肝阳上亢型。

8.药枕法

菊花,或薄荷,或桑叶,或绿豆适量,分别装入枕芯内,睡时枕之,每日不少于8小时,1个月为1疗程,一般2-4周才能见效。适用于肝阳上亢型。

9.鼻嗅法

白胡椒30克,黑豆7粒,鲜姜120克,大枣(去核)7枚,葱白7根,前2味共研细末,加姜、枣、葱捣烂和匀,用纱布包好,嗅之,每日3-4次,每次嗅3-5分钟,2日换药1次,3剂药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型。

10.哺鼻法

(1)川芍、细辛、羌活、薄荷脑、茶叶、荆芥、桔梗、防风,共研细末,过80目药筛,取药1小撮(约0.1克),置头痛侧鼻孔吸入,一般4-6分钟可显效。适用于风寒型。

(2)牙皂3克,鹅不食草3克,青黛2克,细辛2克,研为细末,取少许吹在取嚏,每日3次,7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热型。

(3)防风、瓜篓、9芦各等份,研末,取适量嗜鼻。适用于痰浊上泛型。

11.取嚏法

(1)至灵散:雄黄、细辛各等份,研极细末,每用少许,左头痛取右鼻腔,右头痛取左鼻腔,在取嚏。适用于偏头痛。

(2)六圣散:雄黄、盆硝、川芍、白芷、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末,每用少许嗜在取嚏。适用于疲血型。

(3)川芍、碰硝、薄荷、雄黄、苍耳子、胆星、瓦楞子各等份,共研细末,取少许哺在取嚏。适用于肝阳上亢及痰浊上泛型。

12.滴鼻法

(1)鲜萝卜适量捣汁,加冰片少许,溶解后,仰卧,滴入鼻中,每日2-3次,每次2-3滴,5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热型。

(2)大蒜,捣取汁,滴入鼻腔2-3滴,每日2次,连滴2-3日,如流泪头痛可减轻。适用于风寒及风湿型。

13.塞鼻法

(1)细辛、生石膏、花粉、白芷各6克,共为细末,水和成丸如绿豆大小,左头痛塞右鼻孔内,右头痛塞左鼻孔内,见汗即愈。适用于风热型。

(2)川芍、白芷、炙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细末,以布1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孔,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渐消失,复发时用之仍有效。适用于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