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临床各症验方中关于面神经炎的有哪些?

玉屏风牵正散原料黄芪180g,白术60g,防风60g,制白附子30g,僵蚕30g,全蝎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拌匀,过120目筛,常规灭菌,装瓶备用(或装胶囊),每服10g,每日早晚温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主治益气化痰,祛风通络。治疗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

验效治疗40例,结果:临床治愈2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4%,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维生素B,,肌注维生素B。差异有显著性。

注意配合茎乳突孔附近部热敷,或给予红外线照射。同时注意避风,角膜暴露者给予保护。

复方牵正散原料白附子(制)10g,僵蚕10g,蜈蚣3条,夏枯草30g,川芎10g,葛根15g,羌活10g,赤芍15g,白芷6g,地龙15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服20天,配合针刺治疗。

主治化痰止痉,活血通经。治疗面神经炎。

验效耳后乳突部压痛症状消失后去夏枯草加黄芪;体虚型,表现为四肢不温、面部无汗,加桂枝,耳后疼痛及头痛显著者加全蝎。治疗58例,结果,痊愈47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0.55%,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补阳还五汤原料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主治补气养血,化瘀通络。治疗面神经炎。

验效急性期加泽兰、益母草;兼见风寒者去地龙,加秦艽、羌活、自芥子;兼见风热者加薄荷、金银花、连翘;咽喉红肿加玄参、板蓝根;恢复期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挟痰湿者加二陈汤;挟痰热者加枳实、竹茹、黄芩;病久不愈者加全蝎、蜈蚣。治疗62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27例,无效3例。

牵正膏原料马钱子60g,白附子、猪牙皂各80g,樟脑15g。

制法上药粉碎成极细末,过100目筛,用蓖麻子油调制成稠膏状,置油膏缸中备用。先将透气医用胶带或医用胶布剪成圆形,直径约2cm。取上药约绿豆大小,置于胶布中央,药堆取成圆形,敷贴腧穴。取穴:阳白、攒竹、太阳、四白、颧谬,迎香、地仓、颊车、大迎、牵正、完骨等穴。一般选八个腧穴敷贴。每天上午敷贴1次,次日上午更换。10天为1疗程,一般使用1~2疗程获效。

主治疏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面神经炎。

验效治疗94例,结果:痊愈7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

注意敷贴过程中出现微痒、微痛感为“得气”现象,无须揭去药膏或中断治疗。贴药后腧穴处微红者亦不需处理,下一次治疗时适当偏离微红部位贴药即可。

葛根汤原料葛根30g,麻黄、甘草各10g,桂枝20g,生姜5g,芍药20g,大枣5枚。

制法每日早晚煎服各1次,6日为1疗程。

主治解表和营,主治面神经炎。

验效治疗143例,结果:痊愈84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8%,显效率为73.42%。与对照组(泼尼松、阿司匹林、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维生素B12等治疗)相比无差异。

清面饮原料银花、连翘各12g,丹皮10g,玄参15g,板蓝根30g,山豆根6g,生地12g,黄芩6g,生石膏20g,栀子12g,蒲公英15g,天花粉10g,赤芍10g,生甘草6g。

制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活血。主治面神经炎,外感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疼痛,乳突部压痛,舌边尖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验效小便黄、大便干加竹叶、牛蒡子、大黄;病程超过2周或年龄超过55岁,加黄芪、蝉衣、当归;舌质暗,舌下脉络瘀滞,加水蛭、红花;舌苔腻加杏仁、草蔻仁、生苡仁。治疗67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03%。疗程最短6天,最长28天,平均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