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偏方后续
1
要精彩,忙起来。
贾平凹先生曾经自称“著名病人”。
过去,他曾患过乙肝、痔疮等病,平日里头痛脑热,感冒牙疼之类的小恙,就像家常便饭。
对他来说,住院治疗跟出差住店差不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
后来,老乡加同行的路遥、邹志安相继倒下,病病歪歪的他,反倒康复起来。
也许是久病成医,他学会了 养生 知识;也许是心态改变,他思想跃迁升级。
总之,他逐渐好了,作品接二连三,四处游学访问,神采奕奕地演讲。
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年逾古稀,却没有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是戎马倥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
2
活当下,是享受。
贾平凹先生有个理论:说病是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的契合出了问题。
中医理论上说,肌体生病是外邪入侵,或者情志失调,阴阳失衡所致。
贾平凹先生认为,生病是“灵魂与天地自然在做一个微调”。
这个微调,就是暗示我们生活出现偏差,是时候需要“纠错”了。
作为一个艺术家,贾平凹先生善于“享受当下”:洁净的病房是天上人间,白衣天使细心呵护,吊瓶输液体就是天降甘霖,滋润身心。
亲朋好友陆续到来,嘘寒问暖,温柔多情;有人还送鲜花,送高级补品,倍感红尘有爱。
贾平凹先生说,“生病好像立了大功,时间充足,无虑无忧,该干的事都干不了,不该享受的都享受了。”
3
放轻松,有趣味。
贾平凹先生在《万物有灵》里这样写到:
“不再用‘最’字。生活没有什么是最好,也没有 什么是最坏;不再说谎,一个谎要十个谎来 圆,得不偿失,又太累人。”
很多人喜欢穿上铠甲,戴上面具,在所谓的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言不由衷地说话,察言观色第陪笑,疲惫不堪的灵魂千疮百孔。
现代人,很多疾病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让自己累,积劳成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说白了就是让自己放松,丢掉面具,扔下包袱,回归内心,彻底放松。
忙碌,就快快乐乐地忙碌;
放松,就彻彻底底地放松。
忙碌,让生活充实新鲜,
放松,让日子有情有趣。
4
能放下,身体安。
《国际歌》里这样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玉皇神仙,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贾平凹在生病后“大彻大悟”: 健康 ,最大的靠山原来是我们自己。
既然人生不过是“暂坐”的过程,又何必斤斤计较,何必纠结困扰,何必自我折磨呢?
保持开开心心,就能欣欣向荣;
身体健 健康 康,就是最大福气。
如此以来,自然会心态平和,坦然面对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看到身边的熟人陆陆续续离开这个世界。
向死而生,我们才发现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素面朝天,心境恬淡,仿佛之身桃花源。
心里阳光灿烂,身边别有洞天,身体越来越好,也不再是什么悬念。
另外,很多人都是“吓死”的,不是病死的。觉得无药可医,万念俱灰,精神首先垮掉了。
人活得,就是一副“精气神”。人活得虎虎生威,疾病也会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5
爱好广,福寿长。
贾平凹先生在熬药时,豁然开朗:这些山间灵根异草,自带山川丛林的钟毓光气。它们在锅里煮沸,商量着怎样帮主人康复。
这种想象力,也是没谁了。
从砂锅上弥漫的蒸气,他看见山之精灵舞蹈,歌唱生命乐曲。
贾平凹先生属于性情中人,他爱好广泛,心胸开阔。除了写作,书画、收藏、打牌是他另外“三大热爱”。
业内人士都知道,贾平凹先生有很多书画作品,它们大多憨态可掬,妙趣横生。
对他来说,既是调节生活,又能陶冶情操,甚至还能创造“附加值”。
他的房间里,有佛像、奇石、化石、陶罐、木雕、字画、貂皮、牛头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这也是他丰富内心的外化。
得到这些东西,需要有很多路,看很多景,以及专心寻找,用心发现,诚心收藏。
因为万物有灵,你对一件东西好,再冥冥之中它自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