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偏方能不能治疗?
坐骨神经痛,就是指由于某中原因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一种放射性疼痛。具体可表现为放电样串痛,阵发性或持续性,在咳嗽、打喷嚏等易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动作时,疼痛可加剧;应该指出的是,坐骨神经痛仅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的名称。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多单侧发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男性。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常先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亦有在起病前数星期已在步行或运动而牵伸神经时引起短暂的疼痛,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向下扩散至足部,疼痛在大腿部大转子内侧、髂后坐骨孔大腿后面中部、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最为严重。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发作性疼痛可为烧灼和刀刺样,常在夜间加剧。根性坐骨神经痛在咳嗽、喷嚏和迸气用力时疼痛加剧并呈放射痛的性质。腰椎棘突和横突的压痛最为明显,而沿坐骨神经通路各点的压痛则较轻微或无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
方一程氏蠲痹汤来源段安乐,李勇,王宜丽。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2):46。
组成独活20克,羌活12克,秦艽20克,海风藤2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桑枝3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加减风邪偏胜者,加防风20克;寒邪偏胜者,加制川乌、细辛各10克;湿邪偏胜者,加防己、薏苡仁各20克;伴腰痛者加杜仲、桑寄生、白芍各20克功用舒筋定痛,祛风散寒。
主治坐骨神经痛。
方解方中主以羌活、独活、秦艽祛风散寒除湿,桑枝通经活络,更佐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调和气血,使外邪祛散,经脉得舒,气血流畅,故痹痛可止。
用法3日1剂,将药放入搪瓷盆内,加水3000毫升。第1次将药煎熬10分钟后,熏洗患处约40分钟;以后将药加热即可,每天2次。连用10剂为1个疗程。
方二八味柔肝散来源娄月娟,冯家吕。浙江中医杂志,1990,25(1):15。
组成白芍、生地黄各30~60克,枸杞子、制首乌、当归、木瓜各15克,川芎10克,淮牛膝20克加减偏风者,加防风10克、秦艽12克;偏寒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偏湿者加薏苡仁30克,苍术12克;偏热者加忍冬藤30克,络石藤12克;兼气虚者,加生黄芪30~40克;疼痛日久不愈者,加蜈蚣4条,蕲蛇5克。
功用养血荣肝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方解本方以白芍、生地养血柔肝止痛为要药。枸杞子、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以加强白芍、生地黄养血柔肝之效“祛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木瓜味酸入肝经以舒筋活络,牛膝补肝肾,引诸药。
用法水煎温服,日服2剂,按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明:白芍、生地具有镇静、镇痛、解痉、抗炎作用。
方三四虫蠲痹汤来源郑跃进。新中医,1990,22(12):39。
组成全蝎3~6克,蜈蚣2条,地鳖虫6克,地龙、天麻、当归、柴胡、牛膝各10克,薏苡仁45~60克,葛根30克,鹿衔草、熟地各15克,白芍18克加减偏寒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5~30克(先煎1个小时);瘀血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田三七2克;湿热者,加忍冬藤、土茯苓各15~30克,黄柏10克功用祛风蠲痹,活血定痛。
主治干性坐骨神经痛。
方解本方以全蝎行气化瘀,祛风活络;蜈蚣搜风通络;地鳖虫活血散瘀、疗伤定痛;地龙通络止痛疗痹。四虫合用,祛风蠲痹、活血定痛之功显著。另以葛根解肌舒筋,生津养筋,当归、白芍养血柔筋,缓急止痛;鹿衔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薏苡仁舒筋除痹止痛。加天麻、柴胡入肝经,养筋疏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
用法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6天为1疗程。
方四通痹祛瘀汤来源艾大平。湖南中医药导报,8(7):428。
组成威灵仙15克,秦艽15克,丹参15克,醋玄胡15克,独活12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制乳没(布包)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炙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加减如下肢疼痛受凉则甚,得温则舒加桂枝、干姜各10克、制附子5克,痛剧者加川草乌各8克、三七10克,屈伸不利加伸筋草20克,疼痛时间较长、舌质淡紫且脉涩加川芎、赤芍各10克,痛久不愈者加全蝎6克、蜈蚣2条、蕲蛇10克,伴有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加杜仲、桑寄生各15克。
功用除风湿、通经络、补气血、强筋骨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
方解通痹祛瘀汤中,独活、威灵仙、秦艽祛湿止痛;细辛散寒止痛;黄芪、当归、鸡血藤益气养血活血;牛膝补肝肾以利筋骨;地龙能入络以祛邪。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