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胎中药有哪些
坐胎中药如下:
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生津液、止烦渴、利小便之功。
柠檬:性味酸、平,入脾、胃、肾经,有生津止渴、安胎祛暑之功,对孕妇中暑胎动不安甚效。
鸡肝:性味甘、苦、温、入肝、肾经,有补肝养血、温肾益气之功,对妊娠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有效。
有些中药孕妇不能使用,如下
中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目前还处于研究证明阶段。但许多临床实践证明,某些中药有堕胎的作用,如果准妈妈不慎服用,会导致流产。因此准妈妈不能随意服用中药。
准妈妈慎用的中药,主要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枳实、红花、大黄、附子、半夏等。这些药物在一秀情况下尽量不要服用。
准妈妈忌用的中药,包括逐水药和活血行血药类,如巴豆、黑白丑、大戟、商陆、三棱、莪术、虻虫等。这些药毒性较强或药性较猛,准妈妈绝对不可服用。
有一些中成药中,含有孕妇忌用慎用的成分,如重金属铅、锰等。这些药通常会在使用说明或用法上注明“孕妇忌用”字样,如牛黄解毒丸、紫雪丹、跌打丸、至宝丹、六神丸、大小活络丹、苏合香丸、舒筋活络丸、开胸顺气丸、玉真散等。另外,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丸、蛇胆半夏末等药物,准妈妈也要慎用。
有的人平时习惯惯稍有不适,便自己选两种中成药用,怀孕后切不可这样做,在准备怀孕或怀孕初期,如果需要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对自身和腹中的宝宝造成伤害。
不管是哪种药物,准妈妈在服用时,都必须经过医师的同意,尤其在怀孕6~13周之间的器官发育期,用药更要特别注意。超过这段时间,胎儿器官发育雏形已大致完备,对药物敏感性也增加,可用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就比较宽松一些。但这个时期应格外注意药物毒性对胎儿的影响,因此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较大的安全性。
对于原本就有一些内科疾病,如甲状腺亢进、气喘、癫痫、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丙的女性,应该等疾病被控制在稳定状况下,经医生同意后再计划怀孕。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不幸的后果,让人后悔莫及。